隨著中秋、國慶雙節臨近,酒水市場迎來傳統消費旺季。根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統計,9月快手平臺酒類銷售呈現結構性分化,白酒價格帶持續下移,而啤酒、黃酒等品類在中高端區間表現活躍,反映出節日場景對消費決策的深層影響。
白酒市場延續價格下探趨勢,但品牌集中度顯著提升。數據顯示,800元以上價格帶銷量占比跌至11.41%,較上月減少5.44個百分點,300元以下價位段占比則突破74%。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整體價格中樞下移,習酒國典御釀、茅臺1935等名酒產品仍躋身熱銷榜單,五糧液、洋河等品牌在中低端市場滲透率持續增強。電商平臺出現扳倒井、西鳳酒等品牌官方旗艦店,顯示酒企對新興渠道的重視程度提升。
啤酒消費呈現明顯的場景遷移特征。100-300元價格帶銷量占比從17.63%躍升至39.9%,主要得益于家庭聚會場景的拉動。青島啤酒48聽組合裝等大容量產品熱銷,與100元以下精釀啤酒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個人消費為主的低價位啤酒占比大幅收縮21.87個百分點,印證聚飲需求成為雙節前核心驅動力。
葡萄酒市場結構調整更為劇烈。100-300元主流價位段占比驟降21.07個百分點,資金轉向兩端布局。800元以上區間出現拉菲禮盒裝、桓仁冰酒等套系產品,通過增加單次購買量提升客單價;100元以下產品則以單瓶百元內的平價策略維持市場份額。這種"兩端擠壓"現象,反映出消費者對葡萄酒的禮品屬性與日常飲用需求出現分化。
黃酒品類迎來季節性紅利窗口。800元以上價位段占比激增6.38個百分點,飲用型黃酒作為"蟹宴標配"在節慶場景中表現突出。數據顯示,100-300元傳統調味黃酒占比下降3.38個百分點,而300元以上飲用型產品占比提升至5.22%,顯示消費場景升級對產品結構的重塑作用。
從消費群體畫像觀察,二線及以下城市貢獻超八成酒水銷量,24-40歲年輕群體成為主力軍。其中白酒消費者61.25%集中在此年齡段,啤酒消費者年輕化特征更為顯著,占比達68.45%。性別分布呈現均衡態勢,女性消費者在各品類中均保持51%以上的占比,顛覆傳統酒類消費的性別認知。
行業專家指出,當前酒水市場呈現"脈沖式"復蘇特征。9月數據更多反映節日場景下的短期需求釋放,而非行業根本性好轉。核心餐飲渠道開瓶率、居民收入預期等關鍵指標尚未出現拐點,高端酒市場仍處于價格企穩階段。建議企業關注場景化消費的持續性和渠道結構優化,避免對節日脈沖產生過度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