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本市場迎來一波科技企業上市熱潮,杭州多家科技創新企業成為焦點,其中云深處科技的IPO動向尤為引人關注。11月初,這家專注于機器人領域的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稱由“杭州云深處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杭州云深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變動被視為其邁向資本市場的重要信號。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此次改制主要是基于發展需求,同時完成了上市前期準備工作。
云深處科技成立于2017年,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朱秋國與實驗室同事李超聯合創立。作為典型的科學家創業案例,朱秋國長期從事足式機器人運動控制研究,師從褚健教授和熊蓉教授。公司成立后迅速推出首款自研四足機器人“絕影”,并在次年實現技術突破,推出具備上下樓梯、自主導航和智能交互能力的升級版產品。目前,其產品線已覆蓋四足、輪足和人形三大領域,包括面向工業場景的“絕影X30”、教育科研領域的“絕影Lite3”以及融合輪式與足式設計的“山貓M20”等創新產品。
在商業化應用方面,云深處科技已取得顯著進展。其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能源、應急消防、安防巡邏等行業,并成功打入國際市場。2024年,新加坡能源集團在全球招標電力巡檢機器人時,云深處的“絕影X30”擊敗波士頓動力等國際巨頭中標。據創始人朱秋國透露,公司2024年營收較上年增長超一倍,2025年機器人出貨量預計達1萬臺,業務已拓展至亞太、中東和歐美地區。
資本市場上,云深處科技同樣表現活躍。公司已完成7輪融資,最近一次在2024年7月完成近5億元融資,由達晨財智、國新基金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前海母基金等機構跟投。行業消息稱,其最新一輪融資的TS(投資意向書)遠超預期,投資人看好其在機器狗賽道的領先地位——云深處營收規模僅次于宇樹科技,年收入達數億元級別。
與云深處科技同屬“杭州六小龍”的宇樹科技也在加速上市進程。這家以人形和四足機器人聞名的企業,在2025年春晚亮相后迅速成為科技界標桿。公司創始人王興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2024年營收已超10億元,預計于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上市申請。目前,宇樹科技估值據稱已達千億元,投資者陣容包括順為資本、紅杉中國等知名機構。
腦機接口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強腦科技同樣傳出IPO消息。成立于2015年的強腦科技是國內首個該領域獨角獸,也是首家入選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中國團隊。公司今年8月獲得道氏技術2.13億元投資,11月再獲三七互娛2000萬美元注資,估值超13億美元,計劃在中國香港或內地啟動上市。
在空間智能賽道,群核科技已率先沖刺資本市場。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業,今年2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六小龍”中首家啟動上市的公司。其背后聚集了IDG資本、紀源資本等知名機構,8月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上半年已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凈利潤達1783萬元。
這些企業的崛起背后,國資與險資發揮了關鍵作用。以杭州資本為例,其運營的兩大千億級母基金——杭州科創基金和杭州創新基金,通過子基金對云深處、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等企業進行了多輪接力式投資。例如,科創基金子基金早在2018年就參與云深處天使輪融資,并在后續兩年持續加注;宇樹科技自2022年以來獲得四輪國資投資;強腦科技從美國波士頓實驗室落地杭州,也始于杭州資本的主動對接。
險資機構的參與同樣引人注目。數據顯示,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背后至少出現38家險資機構身影,其中27家間接投資宇樹科技,25家投資云深處科技,14家同時出現在兩家公司股東序列中,包括人保壽險、泰康人壽等頭部機構。國壽健投更披露,其大健康系列基金已參與強腦科技B輪融資。險資向來偏好成熟項目,此次大規模布局早期科技企業,反映出其對硬科技領域認知與投資周期的調整。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長期深耕技術賽道。以機器人行業為例,2019年國內民用機器狗銷量不足0.2萬臺,2023年已飆升至1.8萬臺,年復合增長率達94.4%;市場規模從不足億元擴張至2024年的7.55億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50億元。宇樹科技和云深處科技等企業的引領,推動了中國機器狗行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創投圈流傳的一則故事印證了這種技術突破的艱難:2019年,有投資人收到宇樹科技的商業計劃書后回復“這個對我們有點太早期了”,而如今宇樹科技已成為估值千億元的明星企業。這種對比折射出前沿技術賽道從“太早、太難、不確定”到成為資本追逐熱點的轉變過程。隨著國資與險資的深度參與,金融動能向科技勢能的轉化正在加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強大的資本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