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尊珍貴的遼金時期泥塑羅漢像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引發學界與公眾的廣泛關注。這尊羅漢像出土于內蒙古遼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高約1.1米,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眼部以黑色玻璃珠鑲嵌,全身彩繪貼金,赤足立于仰蓮座上。其內部采用木架支撐結構,外層以夾草粗泥塑形,表面經細泥壓光后施以彩繪,工藝精湛,保存完好。
2012年7月至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聯合組建的遼上京城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系統性發掘。此次發掘共出土六尊遼金泥塑羅漢像,包括一尊立像與五尊坐像。立像高度與現展羅漢像相近,約1.1米;坐像則高70余厘米。這批泥塑像不僅是目前全國唯一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遼金時期泥塑作品,更因入選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而備受矚目,為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從藝術史視角分析,北京朱乃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星原指出,西山坡泥塑羅漢像的寫實程度極高,其眼部刻畫與西方雕塑技法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世俗化特征。她認為,這批作品突破了傳統佛教造像的程式化表達,具有獨特的學術研究價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張偉則從造型角度評價,稱其審美取向偏向寫真世俗,高度模仿真人形態,無論歸屬遼代或金代,均具有劃時代的藝術意義。
為推動相關領域研究,多部專題著作近期引發關注。由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策劃的《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收錄59個洞窟造像、23件庫藏造像及33幅壁畫,全球限量發行999冊特裝本。同系列叢書《高平鐵佛寺造像》與《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分別聚焦鐵佛寺二十四諸天的夸張表情與玉皇廟二十八宿的獨特藝術地位,被譽為中國彩塑藝術的巔峰之作。《海外及港臺藏歷代佛像》集結40余家機構收藏的980余件造像,成為佛教造像鑒定與研究的重要工具書。
在資料整理方面,某文化平臺持續發布近2T高清古代書畫資源及百余部晚清民國攝影資料,每期附免費下載鏈接,并支持一次性打包獲取。其中,1930年出版的《達古齋古證錄》尤為珍貴,該書以700余頁篇幅詳錄各類古玩鑒定經驗,揭示造假手法,因印刷量有限,現存古書市場售價高達四五千元。該平臺已將其完整翻拍整理,供學者研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