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迎來重大合作——芯片巨頭AMD與AI領軍企業OpenAI宣布簽署一項為期四年的戰略協議,涉及芯片供應與股權綁定,交易規模達數百億美元。這一動作不僅重塑了AI芯片市場的競爭格局,更標志著行業從單一技術主導向多元化生態演進。
根據協議,AMD將在未來四年內向OpenAI提供總計6吉瓦(GW)的GPU算力,首批1吉瓦基于MI450系列芯片的部署將于2026年下半年啟動。作為回報,OpenAI將獲得最高1.6億股AMD認股權證,行權價僅為每股1美元,若全部行使,持股比例可達10%,成為AMD重要戰略投資者。這種"芯片+股權"的深度綁定模式,在科技行業尚屬首次。
對AMD而言,這筆交易堪稱轉折點。長期以來,該公司雖為全球第二大CPU和GPU供應商,但在AI加速器市場始終被英偉達壓制。數據顯示,英偉達2025財年預計營收達2062.6億美元,而AMD同期營收僅為327.8億美元。此次獲得OpenAI這一頂級客戶認可,不僅驗證了其Instinct產品路線圖的可行性,更可能帶動其他企業跟進采購。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預計,協議將在四年內為公司帶來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新增收入,整體收入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OpenAI的算力需求正呈現爆炸式增長。截至2025年10月初,全球已有超400萬開發者使用其API開發應用,92%的全球500強企業基于其產品進行開發,ChatGPT周活躍用戶達7億,占全球成年人口10%。公司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坦言,算力瓶頸已嚴重制約產品功能落地,與AMD的合作將緩解供應鏈壓力,同時符合"讓AI惠及全人類"的使命。
資本市場對這一合作反應強烈。協議公布后,AMD股價單日飆升逾20%,市值增加超千億美元,創下近十年最大漲幅。有分析師指出,此舉打破了英偉達在AI加速器領域的絕對壟斷,為市場競爭增添新變量。但也有觀點認為,AMD將更深度綁定于可能存在泡沫的AI市場,其前景取決于行業需求能否持續擴張。
這場合作的影響遠超兩家企業。協議將三星、Astera Labs等HBM與UALink技術供應商納入受益鏈條,顯示AI芯片競爭已從單點算力延伸至存儲、互聯與系統優化。更引人注目的是,OpenAI同時獲得英偉達千億美元投資與AMD股權,這種"左右逢源"的布局,反映出大型模型廠商在硬件上游的微妙策略。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一個AI"閉環經濟"模式正在形成:OpenAI等模型廠商錨定巨大算力需求,AMD、英偉達等提供芯片,甲骨文等企業建設數據中心,資本、股權與算力在頭部公司間循環流動。隨著首批MI450芯片明年交付,AMD能否兌現產能承諾、OpenAI如何平衡雙芯路線、英偉達是否會降價反擊,將成為觀察AI基礎設施競爭的關鍵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