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母公司Alphabet再次成為科學界矚目的焦點——其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團隊接連斬獲諾貝爾獎,這一成就不僅印證了公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戰略投入,更凸顯出前沿技術對未來產業格局的深遠影響。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量子物理學家,其中兩位與谷歌量子AI實驗室淵源深厚:現任硬件首席科學家Michel Devoret,以及曾主導硬件研發多年的John Martinis。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詞中強調,他們的研究首次在宏觀尺度上驗證了量子隧穿效應與能量量子化現象,為構建實用型量子計算機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突破性成果直接服務于谷歌的核心戰略——開發具備糾錯能力的可擴展量子計算系統。
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獲獎者的研究為團隊在量子糾錯領域取得的關鍵進展提供了理論支撐。他特別指出,Michel Devoret教授在耶魯大學與谷歌實驗室的雙重角色,使其成為連接學術研究與工程實踐的橋梁;而John Martinis團隊在2019年實現的“量子霸權”里程碑,至今仍是行業技術演進的重要參照。
時間回溯至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樣花落谷歌系團隊。DeepMind公司開發的AlphaFold2模型憑借對蛋白質結構預測的革命性突破,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教授共享殊榮。該模型解決了生物學領域半個世紀的難題,其預測的近2億種蛋白質結構已被全球190個國家的200多萬研究人員應用于藥物開發、疫苗設計及新材料研究,徹底改變了生命科學的研究范式。
連續兩年在不同學科斬獲諾獎,折射出谷歌獨特的研發模式:將基礎科學研究與工程化落地緊密結合。以量子計算為例,獲獎團隊的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實驗室中的原型設備,其超導電路系統展現出的量子隧穿特性,使大規模量子比特集成成為可能。而在AI領域,AlphaFold2的成功不僅源于算法創新,更得益于谷歌在計算資源與跨學科協作上的長期積累。
這種研發策略正轉化為顯著的市場優勢。量子計算若實現商業化,將顛覆現有加密體系與算力格局;而AI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已催生出多個合作研發項目。據內部人士透露,谷歌正將量子算法與AI模型結合,探索在分子模擬、優化問題等場景的突破。
Sundar Pichai在內部會議中透露,公司現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三位獎項為近兩年獲得。他特別強調人才戰略的核心地位:“吸引頂尖科學家不僅需要資金支持,更要創造允許失敗、鼓勵跨學科合作的環境。”這種文化使谷歌在量子計算、AI等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持續保持技術領先。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諾獎光環背后是更務實的價值判斷。分析師指出,谷歌每年將約20%的營收投入研發,其中基礎研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入模式,正在量子計算與AI領域結出果實。隨著技術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商用,其潛在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數千億美元級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