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迎來重要里程碑——其主機關鍵部件杜瓦底座成功研制并完成交付安裝,標志著該項目主體工程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該部件作為BEST裝置主機的首個真空大部件,不僅是國內聚變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真空部件,更承擔著支撐整個裝置穩定運行的核心使命。
這座重達400余噸的"鋼鐵巨獸"直徑約18米、高度近5米,其體積相當于三層樓高的圓柱體。作為BEST主機系統中最重的部件,它將穩居裝置最底端,承擔起支撐總重約6700噸主機系統的重任。項目團隊在制造過程中突破了多項技術瓶頸,成功攻克高精度成型焊接、毫米級形變控制及高真空密封等關鍵技術,確保部件既具備足夠的結構強度,又能滿足聚變反應所需的極端真空環境。
安裝過程中的精度要求堪稱嚴苛。技術人員需將表面水平高差控制在15毫米以內,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過2毫米。這種近乎"毫米級"的安裝標準,源于杜瓦底座對整個工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決定性影響。項目聯合團隊通過精密測量系統與智能吊裝設備的協同作業,最終實現了部件的精準落位,為后續核心部件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雄一介紹,杜瓦底座的安裝完成標志著大部件安裝階段的正式啟動。后續磁體系統、真空室等核心組件將陸續在此基礎上進行組裝,最終通過封閉杜瓦底座形成穩定的真空環境,確保托卡馬克裝置的正常運行。這種分層裝配模式既保證了各部件的安裝精度,又為整體調試預留了充足空間。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聚變裝置,BEST采用緊湊高場超導托卡馬克技術路線,集成高性能超導磁體與氘氚聚變燃料等前沿技術。該項目于2025年5月正式啟動總裝工作,預計兩年后完成建設并首次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聚變能發電演示。到2030年,這項突破性技術有望真正點亮第一盞由核聚變能驅動的電燈,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提供戰略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