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學近日迎來第22屆上海未來工程師大賽決賽啟動儀式,現場宣布一項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裝置即將搭載衛星進入太空。這一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標志著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邁入新高度。
該裝置名為磁感應線演示實驗裝置,由上海市市西中學金緯杰、盧奕凡、李昭博三位學生主導研發。作為上一屆大賽的獲獎作品,該項目通過上海未來工程師大賽與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的"空間飛行科學實驗設計"項目脫穎而出。經過航天專家與團隊的多輪技術論證,裝置完全符合衛星搭載規范,目前已完成組裝、地面測試及衛星安裝,計劃于明年發射升空,將在太陽同步軌道開展為期一年的觀測實驗。
本屆大賽設置結構、建筑、機械、軟件等七大工程領域的13個競賽項目,吸引全市16個區5萬余名中小學生參與。經過層層選拔,960支隊伍、1600余名學生晉級市級決賽。賽事特別強調"問題導向"的創作理念,鼓勵學生針對城市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提出工程技術解決方案。
在創新成果展示區,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陳依彤團隊研發的"智能物流機器人——智運黃巾力士"引人注目。該機器人集成高精度PID算法與新型門桿結構,實現自動巡線、顏色識別分揀和多站點精準卸貨功能。通過模塊化設計與環保材料應用,機器人突破傳統競賽設備的局限,具備可持續使用價值,有效解決了物流場景中的卡球、斷裂等技術難題。
華理附屬曙光中學朱李媛團隊則通過3D打印技術構建玻璃溫室模型,結合智能展臺演示綠色能源工作原理。作品采用透明材質與綠植搭配,營造出具有"呼吸感"的建筑空間。團隊負責人表示,希望借此改變公眾對能源設施的固有認知,展現科技與生態的和諧共生。
大賽主辦方透露,優秀獲獎者將獲得進入上海市青少年工程院深造的機會。學員需完成工程通識、實踐操作等核心課程,并參與企業實地考察,通過"理論+實踐"的融合培養模式提升工程素養。自2004年創辦以來,該賽事已累計吸引近百萬青少年參與,成為上海工程教育領域的重要實踐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