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集團旗下溪洛渡水電站近日完成重大技術升級,通過部署多種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廊道巡檢業務全面自動化。作為世界第四、中國第三大水電站,該工程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河段,總裝機容量達1386萬千瓦,是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項目。
這座擁有285.5米級高壩的超級工程,其地下洞室群規模居全球前列。大壩與水墊塘廊道總長度超過8公里,其中水墊塘區域呈復雜網狀結構,存在45度斜坡路段,傳統人工巡檢需耗費大量體力,且難以保證巡檢頻次與精度。面對這些挑戰,溪洛渡電廠自2021年起啟動智能化改造,重點突破無人巡檢、多源感知、健康診斷等關鍵技術。
經過三年研發,電廠已投入4臺軌道式機器人、3臺履帶式機器人及1臺四足機器人,構建起立體化巡檢體系。這些設備搭載激光雷達、毫米波傳感器及自主導航系統,可對混凝土結構進行毫米級精度檢測。生產管理部水工主任侯春堯介紹,機器人能捕捉人眼難以察覺的0.1毫米級裂縫變化,巡檢數據實時上傳至智能管理系統,運維人員通過終端即可掌握設備狀態。
四足機器人作為創新亮點,首次應用于大型水電站復雜環境巡檢。該設備采用仿生學設計,融合激光與視覺SLAM導航技術,在無網絡、弱光照條件下仍能精準定位。其最高行進速度達3米/秒,單次巡檢可覆蓋3公里廊道,有效解決了網狀結構區域的巡檢難題。
自動化改造帶來顯著效益提升。過去需要2名員工耗時2天完成的工作,現由機器人集群全天候執行。智能系統支持常規巡檢、加密監測、專項診斷等多模式切換,運維效率提升數倍。具有自主充電功能的機器人可24小時連續作業,巡檢標準較人工提升50%以上。
目前,溪洛渡水電站已形成“機器人+物聯網”的智能運維模式。從大壩主體到地下洞室,從水平廊道到陡坡區域,智能設備實現了全空間覆蓋。這項創新不僅保障了電站安全運行,更為高壩大庫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示范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