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全面邁向電動化時代,燃油車是否注定與智能化無緣?這一疑問長期困擾著市場。然而,上汽大眾用一場技術革新給出了否定答案——在2025年Pro家族技術發布會上,2026款Pro系列車型以"油電同智"戰略證明,燃油車同樣能成為智能出行的主力軍。

破局燃油車智能化瓶頸的關鍵在于攻克三大技術難關。卓馭科技CEO沈劭劼指出,傳統燃油車的電氣架構與熱管理系統成為智能駕駛落地的最大障礙。通過研發非線性優化控制算法,創新風冷散熱方案,并重構整車通信協議,研發團隊成功打通了燃油車智能化的技術通路。"就像人類能駕駛燃油車,AI同樣可以掌握這項技能。"這種技術突破使燃油車具備了與電動車同臺競技的基礎。
在智能駕駛實現路徑上,上汽大眾選擇了更務實的"人機共駕"模式。不同于追求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該方案強調系統與駕駛者的協同配合。上汽大眾技術負責人陶海龍強調:"安全始終是第一準則,人機共駕需要系統更精準理解駕駛意圖,這對技術精度的要求遠高于單純的無接管駕駛。"這種設計理念使智能輔助系統能更好適應復雜路況。
技術普惠成為Pro家族的核心競爭力。通過規模效應與技術路線優化,高階智駕功能首次下放至15-25萬元主流市場。銷售副總經理傅強透露,搭載IQ.Pilot系統的途觀、帕薩特、途昂車型銷量占比已達25%,帶動三大車系市占率提升近20%。"用戶花主流價格就能獲得30萬級新能源車的智能體驗,這是技術民主化的重要突破。"

2026款Pro家族搭載的IQ.Pilot增強系統實現了端到端高速領航功能。該系統采用800萬像素慣導雙目視覺方案,不依賴高精地圖與激光雷達即可完成自主上下匝道、智能避障、導航變道等操作。沈劭劼特別指出:"這證明了燃油車平臺完全能承載最前沿的智能技術,用戶不必因選擇燃油車而犧牲智能化體驗。"
智能座艙的同步升級構建了完整的智慧出行生態。車載全知大語言模型整合百度文心與DeepSeek雙AI引擎,支持多意圖語音交互與Face ID無感登錄。更值得關注的是OTA升級體系,今年已完成11次更新覆蓋160萬車次,年底前計劃再完成16次升級,覆蓋規模將達486萬車次,創下國內燃油車領域新紀錄。
七年技術沉淀鑄就了可靠的產品品質。自2018年啟動合作以來,上汽大眾與卓馭科技在整車調校、駕駛質感等核心領域進行深度定制。IQ.Pilot系統通過了502項超越國標的嚴苛測試,涵蓋-40℃至85℃極端溫度、強電磁干擾、高強度振動等場景,并于今年8月獲得大眾體系A-SPICE CL2認證,樹立了行業可靠性新標桿。
面向未來市場,上汽大眾堅持"油電同進"戰略布局。傅強表示,企業將在燃油、混動、純電三條技術路線同步發力,明年計劃推出8-9款新能源車型,全部配備L2++級輔助駕駛系統。這種均衡發展策略既保持了燃油車領域的傳統優勢,又加速了新能源技術的市場化進程。
在技術路線激烈博弈的當下,上汽大眾用Pro家族重新定義了燃油車的價值坐標。通過將前沿智能技術注入傳統燃油平臺,不僅打破了"電動化=智能化"的認知定式,更證明了技術創新可以跨越動力形式的界限。這場靜默的技術革命,正在重塑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的想象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