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波是一種由磁場不可壓縮擾動形成的波動,能夠將太陽光球層對流運動的能量傳遞至整個日球層。理論指出,在不均勻磁通管組成的等離子體中,唯一純粹的阿爾文波表現為扭轉型。盡管大尺度阿爾文波曾被零星觀測到,但小尺度扭轉阿爾文波的存在始終未獲證實。此前,多次聲稱發現阿爾文波的觀測最終被推翻,原因在于這些波動實為另一種常見波——扭折波。
扭折波在日冕中十分普遍,其特征是導致磁力結構左右搖擺,可直接通過觀測影像捕捉。然而,關于扭折波能否為日冕提供足夠能量,學界存在爭議。部分研究認為其能量足以驅動日冕和快速太陽風,另一些則指出其能量可能僅為所需的一半甚至更少。相比之下,阿爾文波因能量傳輸效率更高而備受關注,但此前僅在爆發性事件(如太陽耀斑)中零星觀測到可靠證據。
此次突破得益于丹尼爾·井上建太陽望遠鏡(DKIST)的投入使用。該望遠鏡配備4米口徑主鏡,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太陽觀測設備。其搭載的低溫近紅外分光偏振計(Cryo-NIRSP)可捕捉日冕中極精細的等離子體運動,并對微小變化高度敏感。研究團隊在DKIST測試階段便爭取到觀測時間,利用Cryo-NIRSP追蹤了日冕中被加熱至160萬攝氏度的鐵離子運動。
為從復雜數據中分離出扭轉阿爾文波,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全新分析技術。由于日冕中等離子體的搖擺運動會掩蓋扭轉信號,團隊通過去除搖擺影響,成功提取出扭轉運動的特征。最終,他們證實日冕中普遍存在小尺度扭轉運動,且這些運動與扭折波同時出現。新發現的扭轉阿爾文波通過磁場扭轉傳遞能量,其存在需通過光譜分析探測——當等離子體向地球靠近或遠離時,磁結構兩側會分別呈現藍移和紅移的多普勒效應特征。
這一發現為理解太陽能量傳輸機制提供了關鍵證據。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其可能干擾衛星通信、GPS系統和電網運行。研究團隊指出,直接觀測數據將推動科學家驗證阿爾文波湍流理論模型,并進一步探索這些波動如何在日冕中傳播與耗散能量。隨著更多觀測數據的積累,人類對太陽大氣動力學與演化的認知或將迎來重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