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2025世界數字城市大會首屆城市超級智能體發展論壇上,聯想集團中國區基礎設施業務群戰略管理總監黃山向外界詳細闡釋了聯想針對城市超級智能體規模化應用推出的全棧算力產品與解決方案,并首次提出“AI工廠”這一創新城市智能范式。他強調,通過“AI工廠”模式,客戶無需再為基礎設施的復雜問題而困擾,可借助一套標準化體系與行業共同開展創新實踐。
黃山指出,企業在AI轉型過程中需要跨越三個關鍵階段,即從體驗階段到概念驗證實踐階段,再到規模化落地階段。每個階段都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數據治理的復雜性、投資回報率的壓力,以及算力模型的持續升級與維護難題。以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的“1+N智能體”架構為例,不同場景對硬件系統的需求存在差異,若為每個場景配置獨立硬件系統,顯然不具備現實可行性。
針對上述問題,聯想提出的“AI工廠”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該模式將原本分散且復雜的AI開發任務轉化為一套可管理、可復制且支持持續運營的標準化體系,重新定義了AI應用的開發與部署流程。具體而言,從場景定義開始,將客戶數據作為“原材料”,通過智能體開發平臺與AI訓練引擎的深度處理,最終產出可交付的智能體和推理服務等成熟“產品”。整個過程由“數據飛輪”驅動,確保模型與智能體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持續迭代和自我優化。
“AI工廠”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底層基礎設施的支撐,這些基礎設施構成了“AI工廠”的核心組件。聯想通過“一橫五縱”的技術布局,制定了“AI賦智+綠色賦能”的核心策略,即全面應用AI技術并布局液冷技術。其中,“一橫”指聯想萬全異構智算平臺,該平臺能夠統一管理異構算力,顯著提升智能計算效率;“五縱”涵蓋服務器、存儲、數據網絡、軟件及超融合、支持和運維服務五條業務線。
以萬全異構智算平臺為例,其具備異構納管與算力優化兩大核心能力。在異構納管方面,該平臺實現了對CPU、GPU、DPU、FPGA等多元算力的統一調度,并能夠將AI訓練集群、AI推理集群與傳統HPC高性能計算集群進行融合管理,從而將分散的算力資源整合為高效協同的智能計算池。這一過程類似于為不同型號的“數字列車”鋪設統一軌道。
在算力優化方面,萬全異構智算平臺集成了多項聯想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能夠高度自動化地完成AI全流程開發,提供高可用算力,并持續突破計算效率瓶頸。例如,AI推理加速算法集可將AI推理性能提升5至10倍;專家并行通信算法能夠將推理延遲降低三倍以上;超智融合技術可實現1小時內自動完成跨集群資源調度和共享。
在硬件創新層面,聯想通過超智融合服務器、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及新型AI存儲拓撲的協同發展,為“AI工廠”構建了堅實的物理基礎。其中,超智融合服務器采用全液冷覆蓋設計,在同一機箱內高密度融合了CPU計算節點、GPU智算節點、CXL內存擴展節點與NVMe存儲節點,實現了PUE低至1.05的極致能效。在存儲架構上,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通過雙層高性能存儲架構——分布式全閃NVMe承載熱數據、集中式HDD承載冷數據,并結合數據自動分層技術,顯著降低了存儲網絡組網成本。新型AI存儲拓撲則通過存算網協同設計,在滿足同等帶寬性能的前提下,將所需存儲容量壓縮至傳統架構的四分之一。
黃山表示,“AI工廠”的核心目標是以最少的算力幫助客戶完成智能體開發。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聯想致力于通過標準化、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基礎設施,推動AI應用在各行業的規模化落地,解決當前AI應用“碎片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