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執行北極載人深潛任務的科考隊順利返回海南三亞。此次科考任務由自然資源部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組織,依托“探索三號”科考船及“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展開,是我國在北極海域開展的一次重要深潛科考行動。
“探索三號”于今年7月22日從三亞啟程,與“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一同奔赴北冰洋。在為期56天的作業期間,科考隊在北冰洋開展了多項科學考察與試驗。其中,在海冰覆蓋率超過80%的北冰洋中央海盆,科考隊完成了國際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載人深潛科考,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277米。
“奮斗者”號在此次任務中表現卓越,共完成了43個潛次作業任務。它不僅采集了大量珍貴的北冰洋水體、沉積物、巖石和生物樣品,還獲取了豐富的觀測數據。這些成果將為深入研究北極氣候的快速變化、極區生命的演化及適應機制等提供關鍵的科學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奮斗者”號與完成我國首次北極冰區下潛任務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現了水下聯合作業。在科考期間,“蛟龍”號也完成了10余個潛次任務,兩臺潛水器協同完成了雙潛器定位搜索、水下運動拍攝等復雜任務,創新了我國載人潛水器的水下協同作業模式。
此次航次還驗證了“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和“探索三號”母船在極地冰區的作業能力與應用價值,實現了船載/潛載國產技術在極區深潛科考作業中的一系列突破。同時,開創了在密集冰區“船潛協同”的移動式冰潛新模式,使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極密集海冰區進行連續載人深潛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