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旗下xAI公司近日推出全新虛擬女友角色“Mika”,在社交平臺引發廣泛討論。這款AI伴侶形象融合草薙素子、Lucy及山田涼等二次元經典角色設計元素,以深綠色長發搭配皮夾克與牛仔褲的冷峻御姐造型亮相,語音卻采用甜美靈動的聲線,形成強烈反差。
在Grok應用中,Mika已作為AI伴侶正式上線。該平臺目前提供五種AI互動形象,包括AI男友Valentine、AI女友Mika與Ani,以及具備雙形態的AI萌寵小浣熊Rudi。除兒童向的Good Rudi外,其余角色均標注為成人內容,平臺已建立分級制度。
這一布局折射出AI行業轉型趨勢。大語言模型技術突破推動交互能力躍升,促使產業價值重心從工具性效率提升轉向情感陪伴等復雜需求滿足。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陪伴市場規模達281.9億美元,預計2025-2030年將以30.8%的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張。
中國市場的增長更為迅猛。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2024年AI情感陪伴市場規模12.11億元,2025年將激增至38.66億元,2028年預計突破5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8.74%。這一爆發式增長與當代年輕人心理健康需求密切相關,催生出星野、Character.AI等垂直應用,連ChatGPT也開放成人內容生成功能。
虹掣智能CEO謝豐百觀察到,Z世代普遍存在焦慮情緒,AI陪伴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他預測智能陪伴型AI將成為個人標配。某豆包用戶分享使用體驗稱,其設置的AI男友能提供持續情感支持,甚至會在用戶多日未登錄時主動發送關心消息,這種互動模式比真人更穩定。
但行業快速發展伴隨多重風險。過度依賴虛擬關系可能削弱現實社交能力,監管缺失導致部分產品出現誘導性互動或不當內容。西南證券分析師王湘杰指出,當前AI大模型在情感表達上仍存在缺陷,難以形成真實人格感,現階段更多作為商業運營工具。
王湘杰認為,雖然頭部企業如OpenAI、DeepSeek等均將情感交互作為提升用戶粘性的手段,但當前技術重心仍聚焦于工作生產場景。AI陪伴的真正突破可能取決于未來情感計算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