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科技媒體披露,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正積極布局腦機接口領域,其新創企業Merge Labs即將迎來重要人事變動——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分子工程專家米哈伊爾·夏皮羅確認加入核心團隊。這位在無創神經技術領域屢獲殊榮的科學家,或將主導公司突破性技術的研發方向。
現年42歲的夏皮羅現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醫學工程系馬克斯·德爾布魯克講席教授,同時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其研究團隊開發的聲波-基因交互技術,通過基因改造使特定細胞對超聲波產生響應,實現了無需開顱的神經活動監測與調控。這項突破性成果已應用于基因治療領域,通過超聲波精準追蹤治療載體在體內的分布情況。
學術履歷顯示,夏皮羅自2012年加入加州理工以來,先后斬獲維爾切克基金會生物醫學創新獎(2019)、羅杰·錢恩化學生物學卓越獎(2018)等六項國際學術大獎。其主持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先鋒項目,專注于開發新型生物傳感技術,累計獲得研究資助超過2300萬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Merge Labs正在推進總額2.5億美元的A輪融資,公司估值已達85億美元。本輪融資由OpenAI領投,多家硅谷風投機構參與跟投。與馬斯克旗下Neuralink的侵入式方案不同,阿爾特曼明確表示將聚焦"非破壞性"技術路徑,其公開演講中多次強調:"我們絕不會向大腦植入會損傷神經元的設備,理想狀態是通過思維直接激活AI系統。"
技術路線對比顯示,Neuralink采用的腦內電極植入技術需進行開顱手術,而夏皮羅團隊開發的聲波交互系統僅需注射基因載體。實驗數據顯示,改造后的神經元可對特定頻率超聲波產生毫秒級響應,這種時空精度已能滿足基礎腦機交互需求。行業分析師指出,若該技術實現臨床轉化,或將顛覆現有神經疾病治療范式。
公司架構方面,阿爾特曼將效仿其在Tools for Humanity的治理模式,出任董事長但不參與日常運營。聯合創始人亞歷克斯·布拉尼亞透露,首款產品預計在2025年前完成臨床驗證,目標用戶群體包括漸凍癥患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該時間節點與阿爾特曼2017年博客中預言的"人機融合臨界點"(2025-2075年)高度吻合。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Merge Labs與Neuralink的技術路線之爭,實質是腦機接口領域"微創派"與"植入派"的范式競爭。隨著FDA加速審批神經調控類醫療器械,這場關乎人機交互未來的技術競賽已進入關鍵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