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滲透產業的當下,算力已成為推動生產力變革的核心要素,網絡則成為連接算力與應用場景的橋梁,而安全則是確保智能化應用穩定運行的基礎保障。近日,在智創“新”北京暨2025(第二十二屆)北京互聯網大會上,華為多位技術專家圍繞“算力、網絡、安全”三大核心領域,深入解析了人工智能時代下生產力重塑的技術路徑與行業實踐,全面展示了華為推動產業智能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華為公司行業算力發展部副總裁王曉濱在大會主論壇上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速度與應用深度直接影響新質生產力的釋放效率。他提到,當前大模型已從簡單的文本處理向理解物理世界演進,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可能是空間智能。他解釋,大語言模型雖在文本領域取得突破,但語言是對世界的“有損壓縮”,難以有效表征復雜的物理規律。相比之下,以Marble模型為代表的空間智能通過空間數據訓練,使模型能夠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這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環節。
在機器人領域,王曉濱認為大模型與機器人將共同構建“數字大腦”。大模型負責“理解世界”,類似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機器人則負責“與世界交互”,類似人類小腦的運動協調功能。他指出,人形機器人技術復雜度高,目前更多用于展示,行業更需要非人形的專業機器人。在行業應用方面,他介紹了華為基于多模態生成大模型在文旅行業的實踐:通過融合歷史文物、服飾、禮儀數據,打造AI視頻工廠,為游客提供“AI旅拍換臉”服務,以低成本撬動百億級市場。
隨著人工智能加速推動社會智能化進程,算力已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動力。然而,傳統網絡架構在面對AI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長時,面臨算力孤島、傳輸損耗、運維復雜等挑戰。華為路由器首席架構師任廣濤提出,AI WAN(人工智能廣域網)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華為的AI WAN解決方案通過“AI路由器、AI新聯接、AI新大腦”三大支柱,構建內生智能的網絡體系,重新定義算網極限、體驗感知、安全韌性和運維模式。
具體而言,AI路由器內置AI流采集、AI流識別和AI安全防護引擎,形成堅實的智慧底座;AI新聯接實現租戶級擁塞控制和百萬流均衡調度,在智算廣域網中可將百公里算效損失降至5%以內,算效達95%以上,在數聯網中實現端到端安全可靠傳輸;AI新大腦通過變更、故障、優化三大智能體,實現網絡運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任廣濤特別提到,華為的星河AI自動駕駛網絡(自智網絡L4)已實現網絡主動優化、自動排障、全息感知和在線仿真。
人工智能在重塑生產力的同時,也為網絡攻擊提供了新工具,黑客利用AI升級攻擊手段,企業安全風險顯著增加。華為數據通信安全產品首席架構師劉曄指出,智能時代下網絡安全運營面臨攻擊變化快、處置困難、損失增多等挑戰,高級和未知威脅日益加劇。為此,華為提出“云邊端協同”的智能化安全架構,通過設備級AI實時檢測釣魚網站和加密惡意流量,阻斷初始入侵;在終端側,AI+威脅圖賦能高級威脅分層防御;在云端,利用20年積累的告警數據和每日200億條攻擊數據,強化訓練AI大模型,將安全事件處置效率提升80倍。目前,華為已通過安全的云服務將智能安全防御架構賦能全行業,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