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靜樂縣實驗學校的教室里,一場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教育變革正在悄然發生。50臺科大訊飛AI學習機S30 Turbo整齊排列,孩子們通過語音互動練習英語發音,借助虛擬實驗觀察化學反應,在AI導師的引導下朗誦古詩時字正腔圓。這座由京東與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AI學習機教室,成為當地教育史上首個將前沿科技深度融入日常教學的創新空間。
“讓每個孩子都能平等接觸優質教育資源”的愿景,在啟動儀式上得到具體詮釋。靜樂縣教育局局長趙艷峰與實驗學校校長高果平共同為教室揭牌,京東3C數碼學習機品類負責人與科大訊飛代表明飛揚現場演示設備功能。這款搭載AI 1對1精準學系統的學習機,能通過學情診斷生成個性化提升方案,用啟發式互動解決家長輔導難題,更以游戲化學習模式激發孩子的探索欲。當大屏幕展示出AI根據學生知識薄弱點定制的數學提升路徑時,現場響起陣陣驚嘆。
科技賦能教育的實踐在當天課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專家佘虹通過AI學習機,將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故宮知識轉化為沉浸式文化課。孩子們觸摸虛擬文物模型,在AI生成的3D場景中“游覽”太和殿,這種突破時空限制的教學方式讓課堂充滿活力。下課鈴聲響起時,二十余名學生仍圍在設備前,通過語音指令繼續探索紫禁城的秘密。
教室外的互動體驗區同樣熱鬧非凡。科大訊飛大篷車帶來的機器人舞蹈表演引發歡呼,AI科普游戲區排起長隊,孩子們在編程挑戰中理解算法邏輯,通過語音合成技術創造專屬數字聲音。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原本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一名五年級學生興奮地說:“原來AI不僅能做作業,還能讓機器人跳舞!”
這場教育革新背后,是京東持續22年的公益堅守。2003年,這家僅有38名員工的創業公司開始資助靜樂縣貧困學生,此后每年都定向支持當地教育。從最初的生活費資助到如今的科技賦能,京東的教育公益已完成從“個體幫扶”到“系統賦能”的升級。正如趙艷峰局長所言:“AI學習機帶來的不僅是教學工具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突破?!?/p>
作為“AI助學行動”的首站,靜樂縣實驗學校的實踐為全國推廣積累了寶貴經驗。京東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聯合更多科技企業在100個縣域捐建AI學習機教室,通過云端資源庫實現優質課程共享。當科大訊飛的技術專家展示如何遠程更新教學系統時,在場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公平的新可能——用一根網線、一臺設備,就能讓山區孩子與城市學生共享同等質量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