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電商領域,一場規范化治理的變革正悄然展開。市場監管總局在近期召開的直播電商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過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已進入法制審查階段,預計不久后將正式落地實施。與此同時,兩項國家標準《直播電商平臺服務管理基本要求》和《網絡交易合規數據報送規范》的起草工作也在加速推進,標志著直播電商行業即將告別野蠻生長,步入規范化發展的新軌道。
直播電商近年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該行業商品交易總額(GMV)突破4.5萬億元大關,占據網絡零售總額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貢獻了電子商務領域八成的增量,用戶規模更是達到6億人左右。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是直播電商作為新興消費模式的強勁動力。
然而,行業的迅猛擴張也伴隨著諸多亂象。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售后服務缺失等問題頻發,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市場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12315平臺接收的直播帶貨相關投訴舉報數量高達40.2萬件,同比增長近兩成,凸顯了行業監管的緊迫性。
針對這些亂象,即將出臺的《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被視為構建長效治理機制的關鍵舉措。該辦法首次明確了直播電商平臺、直播間運營者以及營銷人員等各方主體的責任,有效解決了以往責任劃分不清導致的推諉現象。同時,通過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和信用監管手段,實現了監管從分散到系統的轉變,填補了行業監管的空白。
在細化責任的同時,《辦法》還詳細列出了不履行法定義務的具體情形及相應的處罰依據。這一舉措不僅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也為合法經營的企業創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減少虛假宣傳、假貨等亂象,進一步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市場的正常秩序。
《辦法》還對直播電商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臺需完善風險控制、資質審核等制度,建立全鏈路追溯和跨平臺黑名單等機制。這些措施將推動直播電商監管從事后追責向事前預防轉變,倒逼行業告別野蠻生長模式,提升整體透明度和信任度。隨著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直播電商有望在規范中煥發新的活力,為數字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