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兩大巨頭——英偉達與OpenAI,近日共同宣布簽署一項戰略合作意向書,計劃聯合打造一個總規模不低于10吉瓦的AI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這一合作被視為全球AI算力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其規模相當于10座標準核反應堆的發電能力,或與美國紐約市峰值用電量持平。
根據協議框架,英偉達將分階段向OpenAI投入最高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以股權形式換取OpenAI約2%的股份(按近期5000億美元估值測算)。作為戰略回報,英偉達不僅成為OpenAI的首選計算與網絡技術合作伙伴,還將深度參與雙方技術路線的協同優化,涵蓋從AI模型架構到硬件系統的全鏈條整合。
這項合作的物理載體是英偉達提供的下一代AI計算平臺。據披露,項目首期1吉瓦計算能力將于2026年下半年啟用,采用基于Vera Rubin架構的超級計算系統。英偉達CEO黃仁勛在CNBC訪談中透露,整個基礎設施將需要多達500萬個GPU,相當于該公司全年產能或前一年兩倍的出貨量。
資金運作機制呈現獨特的閉環特征:首批100億美元投資將隨采購協議簽署同步啟動,OpenAI以現金形式向英偉達采購芯片系統,而英偉達則通過股權置換實現資本回流。這種模式引發市場對"供應商融資"的聯想,但分析指出兩者存在本質差異——英偉達提供的是無償債壓力的股權投資,且其4.5萬億美元市值與每年千億美元現金流足以消化潛在風險。
在AI算力軍備競賽白熱化的背景下,英偉達的戰略意圖愈發清晰。面對Groq等新興挑戰者及谷歌等科技巨頭的競爭,公司通過深度綁定OpenAI等核心客戶鞏固市場地位。此前英偉達已對Lambda、CoreWeave等企業進行類似投資,更以50億美元入股傳統對手英特爾獲取4%股份,形成多維度戰略布局。
對OpenAI而言,這筆資金恰逢其時。該公司預計年度營收約120億美元,但面對數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需求仍顯捉襟見肘。其周活躍用戶超7億的ChatGPT等產品,需要持續投入巨量算力維持運營與迭代。正如CEO山姆·阿爾特曼所言:"計算基礎設施是未來經濟的基石。"
值得關注的是,新協議與OpenAI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星際之門"項目形成微妙互動。當時該公司聯合甲骨文、軟銀計劃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10吉瓦算力,英偉達僅以供應商身份參與。但6月甲骨文透露合資企業尚未成立,此次新協議被定位為對原項目的補充,具體協調機制仍有待明確。
資本市場對這項合作反應熱烈。意向書公布后,英偉達股價單日上漲近4%,市值增加約1700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盡管1000億美元投資規模驚人,但合作帶來的硬件銷售收益可能更為可觀——僅1吉瓦數據中心容量就涉及數百億美元產品訂單。英偉達特別強調,該交易不會影響對其他客戶的供應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