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煙臺萊陽,空氣中彌漫著秋月梨特有的清甜氣息。拼多多直播間里,95后新農人付佳奇正帶領團隊進行“全天候”直播,這是他們扎根拼多多的第五個年頭。今年,這個年輕團隊定下了月銷8000噸秋月梨的目標,而他們的創業故事,正從一場看似“笨拙”的直播開始。
付佳奇的電商之路始于大學時期。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他熟練掌握了PS技術、店鋪運營和后臺優化等技能,對多個主流電商平臺了如指掌。2019年,為追隨愛情,他來到女友的家鄉煙臺,這座北緯37度的城市不僅盛產蘋果,更因萊陽的“中國梨鄉”美譽而聞名。當地擁有400年的貢梨種植歷史,秋月梨產業更是走在全國前列。
2020年,外部環境變化導致蘋果和梨出口量驟降,大量果實滯銷。有著電商經驗的付佳奇敏銳地察覺到機遇,說服公司嘗試線上銷售。在眾多電商平臺中,他選擇了拼多多:“要在線上賣好農產品,拼多多的生態最合適。”起初,他們的店鋪采用傳統貨架電商模式,日均銷量僅20余箱,業績不溫不火。
轉機出現在拼多多后臺的“多多直播”入口。盡管對直播帶貨知之甚少,但付佳奇直覺這是一個突破口。他觀摩了多場直播后,發現千篇一律的“自賣自夸”式推銷難以打動消費者。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將打包發貨的全過程真實呈現給觀眾。他架起手機,在果園和倉庫里直播,從挑選果實、打包到貼單,每一步都毫無保留地展示在鏡頭前。
這種近乎“原始”的真誠,在拼多多平臺上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播開通后,訂單量從零星幾單逐漸攀升至幾十單、上百單。2021年中秋,秋月梨的日銷量突破1萬箱,包裝工人從早7點忙到晚11點。這場“笨拙”的直播,讓付佳奇的店鋪在拼多多上一舉成名。如今,“煙臺棲霞果蔬基地”店鋪累計銷量已超160萬單,去年秋月梨最高月銷量達5000噸,今年目標直指8000噸。
爆單的喜悅尚未消散,新的挑戰接踵而至。隨著全國電商賣家涌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付佳奇深知,若隨波逐流,最終會損害產品口碑和消費者信任。他和團隊決定以“極致品質”為突破口。秋月梨的甜度是關鍵指標,普通果實甜度在13-16度,優質品種可達17-18度。付佳奇的公司對每一顆梨都進行甜度檢測,并用X光片檢查碰傷、病蟲害和著色度,只有達標果實才能裝箱,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這種嚴苛的品質把控,讓店鋪復購率達到36%,遠超98%的同行。為了快速建立信任,團隊采取了“先虧本后盈利”的策略:以兩塊的價格銷售三塊的品質,吸引消費者嘗鮮,待口碑積累后再調整價格。“我們明確告訴消費者這是嘗鮮價,后期會漲價,但大家更在意的是商家的誠信。”付佳奇坦言。這種坦誠的策略,不僅積累了口碑,也讓價格調整變得透明合理。
拼多多的平臺特性也為這一策略提供了支持。低運營成本是關鍵優勢,推廣費用和運營門檻在主流電商平臺中處于較低水平,讓團隊能將資源集中在產品品控、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上。拼多多推出的“千億扶持”“百億減免”“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等政策,為商家提供了從產品到供應鏈的全鏈路支持,幫助商家跳出同質化競爭,憑實力贏得市場。
隨著銷量攀升,付佳奇將目光投向了產業鏈上游。當地以個體農戶種植為主,管理粗放、標準不一,抗風險能力差。近年來,受行情影響,部分果農砍伐果樹,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陷入“不掙錢-不投入-品質差-更不掙錢”的惡性循環。付佳奇意識到,僅靠收購果實無法解決長期問題,必須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于是,他和公司啟動了“果園收編”計劃,將分散的農戶果園納入統一管理,實施高標準種植。以公司自營的700畝果園為例,他們禁用除草劑,采用人工除草,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和機械化設備,果實口感更佳,售價也更高。這一轉變讓被“收編”的果農從“靠天吃飯”的個體戶,轉變為擁有多重收益保障的參與者。
今年豐收節期間,拼多多上線“多多豐收館”,加大農產品扶持力度。付佳奇算了一筆賬:豐收節期間,倉庫新增臨時工兩三百人,日工資300-400元,月入過萬并非難事。通過土地流轉或入股,農民還能獲得穩定租金或分紅。這些實實在在的增收機會,讓更多人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如今,越來越多像付佳奇這樣的95后新農人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他們用品質、責任和創新,書寫著關于產業未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