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最新報道顯示,蘋果公司正根據iPhone 17系列預售數據緊急調整生產計劃。由于標準版機型市場表現遠超預期,蘋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廠立訊精密將該機型日產量提升40%,同時通知多家非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將日供貨量增加30%。這一產能調整直接反映了消費者對入門款機型的強勁需求。
據供應鏈消息透露,蘋果原計劃在2025年初將iPhone 17系列產能分配為:標準版占25%,Pro和Pro Max合計占65%,定位中端的iPhone Air占10%。但最新市場反饋顯示,價格更親民的標準版機型正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促使蘋果重新評估各機型生產配比。這種需求轉向與標準版機型顯著提升的性價比密切相關。
本代iPhone 17標準版首次搭載了多項原本專屬于Pro系列的高端功能,包括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屏幕、升級版相機系統以及前置攝像頭的人物居中功能。這些技術下放使5999元起售的標準版機型競爭力大幅提升,尤其吸引了注重實用性的消費群體。價格優勢與技術升級的雙重作用,成為推動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
中國市場對標準版機型的追捧尤為顯著。由于同期推出的iPhone Air尚未正式上市,且中國實施的電子產品消費補貼政策對6000元以下產品提供15%補貼,蘋果精準將標準版定價設定為5999元,使其恰好符合補貼條件。這項政策直接刺激了市場需求,導致該機型在中國市場的預訂量出現爆發式增長。
在9月舉辦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蘋果曾著力推廣定位介于標準版與Pro系列之間的iPhone Air,試圖通過"非Pro的Pro"概念吸引中間價位消費者。但實際市場反應顯示,當iPhone Air與Pro系列價格差距縮小后,更多消費者轉而選擇配置提升且價格更低的標準版機型。這種消費選擇的變化,反映出當前市場環境下用戶對性價比的高度關注。
行業分析師指出,蘋果每年都會根據預售數據動態調整生產計劃,因此現階段尚無法確定各機型最終市場表現。但標準版機型銷量超預期的現象,無疑將為蘋果未來制定產品策略提供重要參考。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也可能促使科技企業在高端技術普及與產品定價策略上做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