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期因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問題啟動大規模召回,涉及近12萬輛已交付車輛。此次召回通過OTA技術升級軟件解決安全隱患,凸顯智能網聯汽車監管趨嚴背景下企業合規壓力。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信息,本次召回分兩批次實施:編號S2025M0149I的召回涵蓋XMA7000MBEVR2系列車型98,462輛,編號S2025M0150I的召回涉及BJ7000MBEVR2車型18,425輛。小米汽車科技公司聲明,將通過遠程升級技術為受影響車輛免費更新軟件,重點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動態車速調節功能。
此次召回與工信部9月17日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形成呼應。新規明確要求系統必須具備駕駛員手部脫離和視線脫離檢測功能,當監測到駕駛員注意力分散時,系統需在3秒內發出聲光報警,若5秒內未得到響應則自動退出輔助駕駛模式。連續出現三次違規操作后,系統將在24小時內禁止啟用相關功能。
監管層面正構筑更嚴密的防護網。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首次對OTA升級實施分類備案管理,明確禁止企業推送未經充分測試的軟件版本,要求召回信息必須通過官方渠道完整披露,嚴禁利用OTA技術掩蓋產品缺陷。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通過社交媒體提醒用戶關注召回信息,其轉發的《小米汽車答網友問(第191集)》特別說明,本次升級僅針對2025年8月30日前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車型。公司強調,優化措施旨在提升輔助駕駛可靠性,新增的動態車速功能可根據路況實時調整跟車距離。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審慎,召回公告發布當日小米集團港股收跌0.44%,報56.6港元。數據顯示,自2024年3月SU7上市至8月底,該車型累計交付量突破33萬輛,而兩次召回車輛占比達45%。今年1月的首次召回涉及3萬輛標準版SU7,原因是授時同步異常導致智能泊車系統對靜態障礙物識別失效。
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L2+級輔助駕駛功能普及,軟件缺陷引發的召回事件呈上升趨勢。某車企技術負責人透露,智能駕駛系統涉及200余個ECU單元協同工作,任何模塊的代碼錯誤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事件中,68%與軟件系統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