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互聯網深刻改變人們生活的當下,生產端的變革也正悄然興起。新華三集團副總裁、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贊在杭州新華三未來工廠提出,工業互聯網已邁入2.0時代,其核心路徑在于“智能工廠×數智平臺”的深度融合。近日,新華三首次對外公布了其八年實踐沉淀的“價值落地路線圖”,并首次提出“工業智能體”將成為中國制造業規?;瘡椭频男履J健?/p>
劉贊指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解決聯接與數據問題,但單純的聯接和數據并不能直接提升決策效率與正確率。他強調:“聯接是工業互聯網的第一性原理,沒有聯接,數據與后續的智能化應用都無從談起。”為此,新華三將“聯接”拆解為感知、網關、控制、處理、信息、服務等可量化、可交付的環節,并構建了一條端到端的產品鏈。
技術成熟并不等同于商業成功。新華三內部設定了嚴格的篩選標準:只有客戶真正愿意買單的場景方案才能進入市場。經過大量實戰檢驗,“產業治理、安全生產、雙碳治理、企業治理、精益制造、供應鏈管理”六大方案脫穎而出,成為新華三工業互聯網戰略的核心支撐。
隨著六大場景從0到1的突破,新華三進一步將平臺升級為“數智平臺”。劉贊解釋道:“工業互聯網解決聯接與數據問題,工業智能體則解決智能決策與自主優化問題,兩者相輔相成。”基于這一理念,新華三推出了“靈犀工業操作系統”,將開發、協同、模型、執行四段流程封裝為低代碼平臺,客戶通過拖拉拽即可生成工業APP。實測數據顯示,該平臺使開發效率提升59%,運營成本下降70%,項目交付周期從6個月縮短至3個月。
針對AI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碎片化應用的挑戰,新華三提出了五條方法論:交互智能化、知識結構化、流程嵌入化、任務模塊化、迭代持續化。其“智能工廠×數智平臺”模式不僅覆蓋生產流程,還延伸至企業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多個層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劉贊表示:“我們將智能化技術融入自身產品,再推廣至行業,實現從硬件到軟件再到服務的全方位賦能。”
在國內市場取得顯著成效后,新華三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劉贊透露,公司正在籌備國際化路線,計劃輸出其工業互聯網與工業智能能力。這一戰略選擇背后,是中國輕工企業加速海外建廠的現實需求。這些企業迫切需要一套既能傳承國內智能生產經驗,又能適應本地化需求的數字化方案。新華三旨在通過輸出“中國工業數智解決方案”,幫助這些企業憑借先進的數智化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而非依賴傳統的成本優勢。
“中國制造在海外靠的不是成本優勢,而是方案優勢?!眲①潖娬{。這一論斷標志著中國制造業從輸出“產品”到輸出“能力”、從輸出“硬件”到輸出“軟硬一體智能解決方案”的根本性轉變。
為適應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新華三提出了“博士下車間”的人才培養理念。劉贊表示:“技術人員需要放下身段,深入生產車間,真正了解生產工藝和流程。”為此,新華三與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了工業互聯網學院,致力于培養既懂制造又懂數據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參與真實項目,學生們能夠積累實踐經驗,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讓每臺設備會思考,每條產線自進化,每個企業擁有數字生命力?!眲①澘偨Y道,“左手深耕智能工廠,右手拓展數智平臺,中間用智能體完成價值閉環。”這是新華三為中國制造業書寫的注腳,也是工業互聯網在AI時代的價值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