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營銷行為不僅侵蝕了平臺的內容生態,更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在近期舉辦的“虛假營銷治理”專題交流會上,小紅書安全團隊負責人萊戈如此強調。會上,該平臺首次披露了其反虛假營銷專項行動的階段性成果:自年初啟動專項整治以來,已累計封禁違規賬號超1200萬個,清理違規筆記1376萬篇,刪除虛假評論3.6億條,相關違規內容曝光量下降六成。
作為國內領先的種草社區,小紅書歷經十二年發展,已形成集社交互動、內容創作與電商服務為一體的生態體系。目前平臺月活用戶突破3億,成為年輕群體獲取消費決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隨著用戶形成“先搜索后消費”的習慣,部分商家通過偽造用戶評價、虛構使用體驗等手段進行營銷,嚴重影響了社區體驗。
“虛假營銷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對抗性。”萊戈指出,這類行為往往通過跨賬號協作、多環節配合的方式實施,單純依靠人工巡查難以根治。為此,平臺組建了覆蓋賬號、內容、行業、品牌、搜索五大維度的治理體系,通過技術手段與人工審核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立體化打擊。
在賬號治理環節,團隊開發了異常行為監測系統,結合內容特征、關聯品牌等維度進行綜合識別。賬號治理負責人必行透露,系統上線半年已封禁1200余萬個違規賬號,“任何試圖通過偽裝獲取流量的賬號都難逃監管”。
內容治理方面,團隊重點打擊“軟廣告”和“自問自答”式虛假評論。內容治理負責人利迦解釋,這類內容往往模仿真實用戶推薦,極易誤導消費者。通過語義分析、行為模式識別等技術,系統可精準定位違規內容,兩個月內使模板化營銷筆記的曝光違規率下降82%。
針對留學、房產、母嬰等高風險領域,平臺設立了行業專項治理組。行業治理負責人星灼表示,團隊通過深入行業調研、模擬用戶咨詢等方式,梳理出常見營銷套路,并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標準。僅2024年上半年,就清退了數千個違規賬號,有效保護了用戶權益。
品牌治理層面,平臺構建了“品牌清源系統”,將違規品牌納入黑名單庫。品牌治理負責人四葉介紹,系統可追溯營銷鏈條,對違規品牌實施階梯式處罰,“讓造假者付出遠高于收益的代價”。
為應對搜索場景中的隱蔽營銷,團隊開發了深度學習模型,可識別低質內容、團伙操作等特征。通過封禁搜索曝光渠道,進一步壓縮了違規內容的生存空間。技術團隊負責人令宜表示,針對虛假營銷的“模板化寫作”特點,系統已建立包含18萬條違規樣本的數據庫,新發內容通過多模態比對可實現實時攔截。
在技術支撐方面,平臺升級了AI大模型治理體系。通過“一場景一模型”的定制化設計,解決了通用模型在復雜場景下的適配問題。特別打造的“生態哨兵”系統可自動檢測異常內容集群,“黑種子庫”則通過歷史數據比對實現前置攔截。
數據顯示,經過持續治理,平臺搜索結果的用戶投訴率下降20%,內容滿意度提升10%。萊戈強調:“打擊虛假營銷需要多方參與,我們期待與品牌、創作者和用戶共建真實可信的社區環境。”這場治理行動不僅關乎平臺生態,更影響著內容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