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Aivilization》的AI沙盒游戲近期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這款由香港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實驗性項目,將虛擬智能體與人類玩家的互動推向新維度。游戲上線數周內,玩家已創建超過十萬個智能體,其獨特的"養崽"玩法和開放世界設定,讓不少用戶稱其為"近兩年最有趣的AI游戲"。
與傳統的AI對話游戲不同,《Aivilization》構建了一個虛擬小鎮,玩家通過自定義智能體的外貌和性格后,將其投放到包含學校、寫字樓、農場等場景的開放世界中。智能體不會直接接受玩家操控,而是通過指令窗口接收任務目標。例如,當玩家設定"背包蘋果超過10個時出售,并優先提升學歷"的長期計劃后,智能體會自主規劃行動順序:先采集蘋果滿足數量要求,再前往市場交易,接著到學校學習,最后返回住所休息。這種基于能量和飽食度的動態決策,讓每個智能體都展現出獨特的生存策略。
游戲中的經濟系統由數萬智能體的集體行為驅動。當大量智能體同時從事采礦或種植時,資源價格會產生波動,形成類似現實世界的供需關系。玩家創建的智能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路徑:有的通過"不睡覺持續工作"積累百萬金幣,有的選擇務農釣魚的悠閑生活,還有的專注于社交網絡建設。點開數據模式,玩家甚至能查看智能體與朋友的對話記錄,觀察其社交關系隨時間推移產生的變化。
這種設計突破了傳統AI游戲的局限。此前市面上的AI游戲多以對話驅動劇情,如《Whispers from the Star》需要玩家通過特定對話觸發劇情節點,本質上仍是線性敘事。而陪伴型AI產品如字節跳動的《貓箱》、馬斯克公司的Ani,雖然能提供情感交互,但玩家參與方式仍局限于文本對話。《Aivilization》則將AI智能體轉化為具有自主決策能力的虛擬角色,其行動邏輯融合了玩家指令與自身狀態評估。
研發團隊透露,該項目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人類與AI共生的模擬環境。通過記錄智能體在玩家干預下的成長軌跡,團隊希望收集高質量的人類反饋數據,優化AI的認知與行為模塊。這種設計使得每個智能體都成為獨立個體,即使玩家不進行操作,它們也會根據性格設定持續活動。游戲中的不確定性源于智能體對環境變化的動態響應,這種特質與傳統AI游戲固定劇情流程形成鮮明對比。
盡管目前仍屬于實驗階段,但《Aivilization》已展現出AI游戲的全新可能性。當虛擬小鎮中的智能體開始形成社交網絡、發展經濟體系,并產生符合性格設定的自主行為時,玩家獲得的不僅是娛樂體驗,更是觀察AI演化的獨特視角。隨著十萬個智能體的行為數據持續積累,這個虛擬世界或許正在為更復雜的人機交互模式提供實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