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精品展近日在陜西西安拉開帷幕。這場匯聚全球智慧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來自中國、德國、美國、英國等十余個國家的近百項數字化成果參展。通過VR虛擬現實、裸眼3D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術,傳統文化遺產突破時空限制,以可感知、可觸摸、可沉浸的全新形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三星堆-金沙數字展區,裸眼3D技術將千年青銅文明以立體動態形式重現。無需佩戴任何設備,觀眾即可目睹青銅神樹在光影流轉中舒展枝葉,黃金面具在虛擬空間中折射出神秘光芒。這種"無界"展示方式,讓文物細節纖毫畢現,歷史場景躍然眼前。一位參觀者感嘆:"原本只能在博物館玻璃柜外仰望的文物,現在仿佛觸手可及。"
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體現在每個展項中。科研人員現場演示的文物掃描技術,通過三維激光掃描與AI算法,能在數小時內完成文物的毫米級數字建模。這項技術不僅為文物修復提供精準數據,更讓破損文物通過數字復原重現完整形態。在互動區,參觀者正通過手勢操控,將掃描生成的數字模型進行360度旋轉觀察。
沉浸式體驗項目成為展區焦點。在鼓浪嶼元宇宙空間,參觀者佩戴VR設備即可"穿越"至1920年代的廈門老街,與虛擬向導互動,聆聽南洋建筑背后的故事。山西應縣木塔數字化項目則通過體感交互技術,讓觀眾在虛擬攀登中感受千年木構建筑的精妙結構。現場數據顯示,該區域平均停留時間超過15分鐘,遠超傳統展覽的參觀時長。
數字文創區展示著科技賦能下的文化新生。基于文物數字模型開發的立體書簽、全息投影擺件等文創產品,將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可攜帶的現代藝術品。一款以敦煌飛天為原型的動態光影燈,通過手機APP控制可呈現多種色彩變化,吸引眾多年輕觀眾駐足體驗。
這場持續數日的展覽,不僅展示著文化遺產數字化的最新成果,更構建起跨國界的文化對話平臺。德國團隊帶來的古建筑數字化修復方案,與中國的文物掃描技術形成互補;美國學者展示的虛擬考古系統,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全新思路。當科技遇見文明,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正在激發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