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廣汽集團與華為深度合作的消息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雙方將共同推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啟境”,該品牌首款車型預計于2026年上市,定位30萬元級市場,同時提供純電動與增程式兩種動力方案。這一合作模式被業內視為華為在汽車領域戰略布局的重要突破,標志著傳統車企與科技巨頭的融合進入全新階段。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合作遠超傳統技術供應范疇。華為將深度參與產品全生命周期,從前期定義、設計到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再到后期營銷與服務,均由華為主導。這種被命名為“HI PLUS”的模式,可視為華為HI模式的升級版,既保留了技術賦能的核心,又突破了原有合作框架的局限性。
回顧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歷程,其戰略布局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以類博世模式為主,向車企提供電驅、雷達等硬件及鴻蒙座艙、乾崑智駕等軟件解決方案,屬于標準的技術供應關系。隨后推出的HI模式,雖提供全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但市場反響未達預期,產品銷量與投入不成正比。而由余承東主導的智選車模式(現“鴻蒙智行”聯盟),則通過華為品牌影響力與終端零售網絡助力車企,問界、智界等車型的成功驗證了其商業價值,但也引發了車企對品牌獨立性的擔憂。
“啟境”品牌的獨特性在于,它開創了介于HI模式與智選車模式之間的第四條路徑。華為雖全面介入產品開發,但啟境汽車將建立獨立銷售渠道,不進入華為終端門店。這種設計既保證了華為對產品的技術主導權,又緩解了廣汽作為傳統車企對品牌控制的焦慮。廣汽集團在整車制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積累深厚,將智能軟件、用戶生態等環節交由華為負責,可集中資源發揮制造優勢,加速高端市場布局。
對華為而言,啟境項目成為其引望團隊展示實力的“試驗田”。通過同時運營兩種深度賦能模式,華為可進一步探索技術變現路徑,激發創新活力。業內分析認為,這一合作模式或為科技企業與傳統車企的融合提供新范本,推動行業從“技術競爭”轉向“生態競爭”。
隨著啟境品牌的落地,汽車產業格局或將迎來深刻變化。華為作為“技術鯰魚”的深度介入,不僅將重塑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規則,也可能倒逼其他車企加速轉型。市場對啟境首款車型的期待,已從產品本身延伸至對其能否復制問界成功、甚至開辟新賽道的關注。這場傳統與科技的碰撞,正為行業注入新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