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2025 ALL-IN峰會上,科技企業家埃隆·馬斯克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他對人類太空探索的愿景。他提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應成為當前階段的重要目標,而火星定居則是更具戰略意義的長期規劃。馬斯克透露,其團隊正籌備在火星建立一座能夠完全自給自足的城市,若項目推進順利,這一目標有望在三十年內達成。
馬斯克詳細闡述了火星城市的建設路徑。他指出,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軌道交匯窗口每兩年出現一次,在此期間發射物資運輸任務效率最高。若能實現每次窗口期運載能力的指數級提升,經過約10至15次發射周期(約25年時間),火星基地將具備獨立維持生命支持系統的能力。這種自給自足模式不僅包括能源、食物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還需建立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
這位企業家強調,火星殖民計劃對人類文明具有雙重意義。從生存角度而言,多星球居住模式將顯著降低物種滅絕風險,避免人類過度依賴單一行星的生態體系。從發展維度看,火星惡劣環境將倒逼技術創新,推動能源、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馬斯克比喻道:"這就像給文明裝上'備份硬盤',同時為技術進化提供天然實驗室。"
針對技術實現的關鍵節點,馬斯克特別提到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研發進展。他表示,當前星際運輸系統的單次發射成本已較十年前下降87%,若能繼續優化推進系統效率,未來火星物資運輸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500美元以下。這一經濟性突破將為大規模移民奠定基礎,屆時火星基地將逐步從科研前哨轉變為永久定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