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邊界正經歷微妙重構。曾幾何時,"出廠即巔峰"是燃油車的典型標簽,而如今,一汽大眾等傳統車企正通過技術革新打破這一固有認知,為燃油車注入持續進化的生命力。
這場變革的具象化表現,在于燃油車開始具備類似新能源車的OTA升級能力。以一汽大眾主力車型為例,近期通過系統更新為燃油車用戶新增了車載KTV、音樂星球等娛樂功能,這些曾被視為新能源車專屬的配置,如今在傳統燃油車型上得以實現。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智能化升級并非停留在表面功能疊加,而是深入到駕駛輔助系統的核心領域。
以速騰L車型為例,這款定位A+級市場的燃油轎車,通過搭載端到端的高速NOA導航輔助系統,配合專為中國路況開發的IQ.Pilot增強輔助駕駛技術,實現了與新能源車相媲美的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能力。對比三年前市場售價近40萬元的新勢力中大型SUV,速騰L在核心智能駕駛功能上已展現出同等水準,這種技術平權現象正在重塑消費者對燃油車的認知。
市場數據印證了這種轉變的必要性。在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攀升的背景下,仍有近半數消費者選擇燃油車型。這種持續的市場需求,既為傳統車企提供了轉型緩沖期,也倒逼其加速產品體驗升級。一汽大眾的應對策略頗具代表性:在同步推進純電、增程式電動車研發的同時,通過持續OTA升級維持燃油車產品競爭力,形成"油電雙線"并進的戰略布局。
這種轉變背后,是傳統合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特性的深度適配。一汽大眾的技術團隊在開發過程中,特別針對中國復雜路況優化算法,使輔助駕駛系統更符合本土駕駛習慣。對于存量用戶而言,這種通過軟件升級持續獲得新功能的體驗,正在改變"買定離手"的傳統用車模式,為燃油車賦予了"常用常新"的可能性。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當新能源車市場從野蠻生長轉向理性競爭,燃油車的智能化升級反而凸顯出獨特價值。這種價值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的追趕,更在于通過持續迭代延長產品生命周期,為消費者提供更從容的選擇空間。對于車企而言,這既是應對市場變革的過渡方案,也是構建全品類競爭力的關鍵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