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IPO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其中,作為小米汽車核心供應商的聯合動力啟動上市程序,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家背靠匯川技術的新銳企業,憑借在電驅系統、電源系統等領域的突破性技術,已與理想汽車、廣汽集團、奇瑞汽車等頭部車企建立深度合作,2024年對小米汽車的銷售收入達12.85億元,占其總營收的7.94%。
聯合動力此次發行定價12.48元/股,對應市盈率32.87倍,較行業平均29.08倍的市盈率略有溢價。其發行規模在滬深兩市年內新股中位列第三,創業板發行量更是居首。這種市場認可度既源于其技術壁壘——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電驅系統效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8%,也體現在客戶結構的多元化,前五大客戶貢獻營收占比達62%。
今年新股市場呈現顯著賺錢效應。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70家新上市企業首日全部收漲,其中63家漲幅超100%,三協電機以785.62%的漲幅領跑。但短期暴利背后暗藏風險:上市5日后僅15家維持正收益,20日后僅剩12家。這種"首日狂歡、長期分化"的態勢,迫使投資者重新審視打新策略。
對于聯合動力這類發行量較大的標的,機構測算顯示中簽概率較普通新股提升約40%。專業投資者普遍采取"首日沖高賣出"策略,部分長期資金則選擇在股價回調至發行價1.2倍區間時二次建倉。這種操作差異本質是對企業成長性的不同判斷——看技術迭代速度還是看市場份額擴張潛力。
本周資本市場迎來新股申購潮,錦華新材、建發致新等4家企業同步開啟打新。華金證券研究指出,當前優質新股需具備三大特征:細分領域技術壟斷性、估值與成長性的匹配度、產業鏈話語權。以云漢芯城為例,其電子元器件分銷平臺市占率達12%,但發行市盈率僅25倍,明顯低于行業均值,這類標的正成為資金配置重點。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資本化進程正在加速。除聯合動力外,瑞立科密等汽車電子企業也相繼啟動上市。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研發投入占比超8%,專利數量年均增長35%,且客戶集中度控制在40%以內。這種技術驅動型發展模式,正在重塑資本市場對制造業企業的估值邏輯。
面對持續升溫的IPO市場,投資者需建立多維評估體系。除傳統財務指標外,技術專利轉化率、客戶結構穩定性、供應鏈話語權等軟性指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某私募基金經理透露,其團隊已建立包含23項參數的新股評分模型,其中"技術不可替代性"和"行業周期位置"兩項權重合計達40%。這種專業化趨勢,預示著新股投資正在從"概率游戲"轉向"價值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