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再度迎來關鍵節點,時隔十年后,上證指數又一次逼近4000點整數關口。這一歷史性時刻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投資者普遍關注當前市場與2015年牛市時期的異同。通過對比兩個時期的市場數據,可以發現本輪行情在估值結構、資金面、行業特征等方面呈現出顯著差異。
從市場整體規??矗斍癆股市場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截至2025年9月,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達5154家,較2015年7月的2780家增長近一倍。總市值規模從2015年的54萬億元擴張至115萬億元,增幅達113%。這種規模擴張主要得益于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和科創板的設立,為市場注入了更多優質成長型企業。
估值水平方面,當前市場整體PE-ttm約為21.7-22.1倍,處于過去十年46%的分位水平。雖然絕對估值較2015年7月的24.1倍有所下降,但考慮到市場規模的擴張,實際估值水平更具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估值高于歷史均值的時間占比僅16.3%,顯示市場估值仍處于相對合理區間。
流動性狀況呈現明顯改善。2025年以來日均交易額持續高于2015年同期水平,兩融余額突破2.3萬億元創新高。但與2015年不同的是,當前融資余額占流通市值比例僅為2.5%,顯著低于2015年4-5%的水平。市場換手率也較2015年同期下降,表明當前市場杠桿水平更為可控,流動性釋放仍有空間。
資金結構方面,機構投資者占比顯著提升。基金持股比例較2015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社保持股比例提升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一般法人持股比例從65.7%降至55.4%,散戶持股比例相應上升。這種結構變化雖然可能延長市場波動周期,但也降低了高位減持壓力。
行業結構演變成為本輪行情最顯著的特征。2015年牛市主要由建筑裝飾、機械設備等傳統行業驅動,而當前行情則明顯由電子、半導體等科技行業領漲。數據顯示,電子行業漲幅超過150%,半導體板塊成為核心增長極。這種轉變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從傳統基建向科技創新的轉型。
行業估值分布也呈現新特點。當前國防軍工、電子、計算機行業估值超過50倍,但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2個行業近三年估值百分位突破90%。與2015年相比,雖然多數行業估值處于相對高位,但僅有電子、汽車等4個行業估值高于2015年同期,顯示當前估值支撐更為堅實。
資產質量改善是本輪行情的重要基礎。A股整體負債率較2015年下降1.01個百分點,有形資產占比提升。雖然總資產周轉率從0.78降至0.55,凈資產收益率從6.7%降至4.4%,但經營性活動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提升至73.9%,扣非凈利潤占比達94.6%,顯示收益質量顯著提高。
成長性特征呈現短期放緩與長期投入并存的特點。當前A股營收三年累計增速僅1.27%,歸母凈利潤下滑3.75%,顯著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但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近1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對技術創新重視度提高。資本開支方面,雖然整體增速為負,但高新技術企業投入持續加大。
營運效率提升是本輪行情的另一亮點。銷售費率從4.43%降至3.14%,管理費率從9.33%降至5.67%,創近十年新低。存貨周轉天數減少3天,營業周期縮短近2天?,F金流方面,雖然貨幣資金占比下降,但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提升,分紅規模達2.4萬億元,遠超2015年水平。
人力資源結構持續優化。A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從2015年的1995萬人增至3064萬人,本科及以上員工占比從26.99%提升至32.36%。人均薪酬從11.96萬元增至20.4萬元,高管薪酬增速低于員工整體增速,顯示收入分配結構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