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態電池概念在資本市場掀起熱潮。Choice數據顯示,9月15日收盤時,固態電池概念板塊近百只個股實現上漲,其中中一科技、北京利爾、尚太科技等多只股票漲停。與此同時,萬得固態電池指數近20日漲幅超過14%,年內累計漲幅突破50%。
在2025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指出,盡管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板塊表現出極高熱情,但全固態電池從實驗室到產業化仍面臨多重挑戰。他強調,當前全固態電池在界面穩定性、制造工藝等方面存在技術瓶頸,部分企業宣稱的"全套量產設備"實際尚未成熟,距離規模化生產仍有較大差距。
根據電解質形態差異,鋰電池可分為液態、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四大類型。全固態電池通過采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電解液,從根本上消除了電池燃爆風險,同時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東風汽車副總工程師楊彥鼎在論壇上表示,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論極限,存在安全風險和低溫性能不足等核心問題,行業普遍將固態電池視為未來終極解決方案。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分析稱,電解液含量是區分不同技術路線的重要標準。電解液含量5%-10%的屬于半固態電池,低于5%的為準固態電池,完全不含電解液的才是全固態電池。他指出,只要存在電解液,無論含量多少,技術難度都會顯著降低,應用進程也會更快。
從產業化進程來看,全固態電池仍處早期階段。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透露,公司已投入7-8年時間研發全固態電池,但按照1-9的技術成熟度評級,當前行業最高水平僅達到4級,僅完成器件樣品制作和實驗驗證。楊彥鼎透露,目前行業固態電池實際處于固液混合狀態,固態物質占比約7%-8%。
在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尚需時日的情況下,半固態電池發展明顯提速。東風汽車正在研發基于氧化物和聚合物的新型復合電解質固態電池,已在武漢建立350Wh/kg固液混合態電池中試基地,計劃2026年實現整車1000公里全電續航。蜂巢能源則制定了更詳細的路線圖:2026年實現第一代半固態電池量產爬坡,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kg半固態電芯。
關于應用場景,業內普遍認為低空經濟領域可能率先實現突破。楊紅新表示,半固態電池將優先在高端乘用車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新興領域應用。中汽新能副總經理于長虹透露,公司已實現2噸級eVTOL首飛,正在與多家低空領域企業推進半固態和全固態電池的示范應用。
成本問題仍是制約產業化進程的關鍵因素。楊紅新指出,當前全固態電池成本遠高于液態電池,預計未來2-3年仍存在5-10倍的價差。墨柯分析認為,eVTOL等低空經濟產品對價格敏感度較低,這為半固態電池提供了更合適的初期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