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即將迎來一家智能電動汽車核心部件供應商的上市。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1656.SZ)于9月15日啟動申購程序,計劃在創業板掛牌。這家由千億市值企業匯川技術控股的子公司,擬通過IPO募集4.86億元資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能擴建、研發中心建設及數字化系統升級。
財務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間,聯合動力營業收入從50.27億元躍升至161.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9.39%;凈利潤從-1.80億元扭虧為盈至9.36億元。其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電控產品市占率從6.89%增至10.70%,電機產品市占率從2.93%躍升至10.50%。但業績高速增長背后,關聯交易占比逐年攀升,2024年達到27.50%,主要交易對象為控股股東匯川技術的全資子公司蘇州匯川及聯營企業常州匯想。
客戶結構方面,聯合動力高度依賴頭部整車廠商。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貢獻營收比例維持在七成左右,理想汽車、廣汽集團、吉利汽車等車企位列其中。然而2025年上半年,多家核心客戶業績出現波動:理想汽車營收同比下滑1.99%,廣汽集團連續兩個半年度營收負增長,宇通客車營收同比下降1.26%,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雖保持營收增長但凈利潤分別下滑10.22%和9.78%。這種變化直接反映在聯合動力的訂單增速上,2025年一季度向理想汽車的交付量同比增長33.80%,較2024年178.27%的增速明顯放緩。
信息披露質量成為另一關注焦點。對比聯合動力招股書與匯川技術年報發現,常州匯川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二期)的2022年末金額存在2000萬元差異,2023年新增投資金額相差2000萬元。在2024年上半年營收數據上,聯合動力披露的60.55億元與匯川技術半年報披露的60.67億元存在出入,凈利潤數據差異更達9800萬元。對可比公司威邁斯的專利數據披露也曾出現偏差,雖在最終招股意向書中修正,但暴露的信息審核漏洞引發市場質疑。
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同樣受到審視。保薦機構國泰海通今年5月因在中鼎恒盛IPO項目中未充分核查內控缺陷、財務信息可靠性等問題,被深交所通報批評。審計機構信永中和更是在年內多次受罰:7月因恒信璽利、中泰化學審計項目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處罰,3月與4月分別因科凱電子、海諾爾IPO項目核查不充分遭深交所監管措施。這些處罰記錄為聯合動力的IPO進程蒙上陰影。
實控人朱興明父女或成最大受益者。作為匯川技術董事長兼總裁,朱興明通過控股94.51%的聯合動力間接掌握這家擬上市公司。隨著聯合動力成功上市,其控制的上市主體將增至兩家,資本市場版圖進一步擴張。但面對客戶業績波動、關聯交易占比偏高、信披質量存疑等多重挑戰,這家智能電動核心部件供應商的資本之路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