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飲行業風云再起,西貝深陷預制菜爭議漩渦,而另一家口碑出眾的企業胖東來,意外成為西貝試圖借力的對象。
9月15日,西貝官方微信發布《致歉信》,信中明確表示將轉變經營思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并鄭重承諾“西貝從今以后打明牌,做一個透明的西貝,徹徹底底向胖東來學習”。就在前一天,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行業群內的發言截圖也流傳開來,內容同樣提及西貝將“打明牌”,向胖東來取經。
西貝如此頻繁表態,背后原因值得探究。一方面,西貝近期遭遇羅永浩的連續批評,而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在網絡上公開支持西貝,成為少有的力挺者。9月12日中午,于東來發文稱:“任何事沒有完美,感謝西貝、海底撈等品牌企業可以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9月15日上午,于東來再次發聲,肯定西貝的優秀之處,呼吁公眾理性看待企業問題,避免無意中毀掉一個企業。
有分析認為,西貝多次提及“向胖東來學習”,既是對于東來支持的回應,也是一種基于尊重的友好互動。從企業傳播角度看,捆綁“標桿”企業胖東來,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眾對西貝的好感度。
然而,胖東來能否真正成為西貝的“救星”,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首先,于東來對西貝的支持更多停留在情感層面,未觸及實際問題。今年年初,胖東來也曾遭遇質疑,但得到官方力挺。5月初,人民網發文《依法打擊亂“懟”,胖東來需討回公道!》;7月初,國家網信辦關閉編造涉企虛假信息的賬號。反觀西貝,盡管官方媒體也介入報道,但評論基調多為呼吁西貝更加公開透明,這與羅永浩的訴求不謀而合。9月1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人民微評:預制菜討論,在交鋒中抵達共識》,強調預制菜信息需更透明,以建立消費者信任。
其次,面對質疑,胖東來與西貝的應對方式截然不同。去年6月,新鄉胖東來聯營餐飲被曝“搟面皮”加工場所衛生問題。胖東來迅速反應,6月27日凌晨發布公告,給予舉報顧客10萬元獎勵,對購買相關產品的顧客退款并補償1000元,辭退、免職相關工作人員,終止與商戶合作。反觀西貝,面對羅永浩的質疑,先是開放廚房供媒體采訪,隨后直播,卻意外暴露問題:保質期長達24個月的西蘭花、18個月的烤魚、12個月的“現熬”雞湯,供應鏈清單上還有轉基因大豆油與工業調味包。直播間內,廚師拿出提前腌制好的冷凍魚加熱后直接上桌,售價89元。
“透明西貝”計劃失敗后,西貝于9月14日中午向全部門店下達不再開放后廚的通知。更引人爭議的是,賈國龍在回應羅永浩質疑時,采用扣帽子、網絡謾罵的方式,稱其為“網絡黑嘴”“網絡黑社會”,這種回應方式顯然不妥。
企業口碑的積累需要長期努力。胖東來憑借重視員工、嚴控產品質量和服務,樹立了正面品牌形象。而西貝不僅在透明度上存在不足,價格也備受詬病,如21元的古法戧面饅頭、16元的魯彩包子等。顯然,西貝難以復制胖東來的成功模式,胖東來也并非其“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