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AIGC創新應用論壇于北京落幕,這場由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辦的行業盛會以“從大模型到智能體,驅動AI新生態”為主題,吸引了全球AI領域的目光。IBM人工智能與云專家實驗室總經理魏永明在演講中直言,當前生成式AI技術雖以驚人速度迭代,但產業落地效果遠未達到預期。
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最新調研,盡管85%的企業CEO對2027年AI規模化應用帶來的收益持樂觀態度,但現實數據卻令人警醒:近三年僅有16%的AI項目按計劃推進,僅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實現了預期投資回報率。魏永明指出,技術迭代與產業紅利之間的斷層,根源在于企業流程、組織架構和數據基礎未能與AI發展同步升級。“這并非技術不成熟的問題,而是系統性變革的滯后。”
在分享企業轉型實踐時,魏永明以某初創企業為例,揭示了AI驅動運營變革的路徑。該企業通過API接口整合TikTok、Facebook和YouTube三大平臺,借助AI智能體實時分析用戶行為,動態生成個性化營銷策略并完成報價交互。“這種變革不是簡單的效率提升,而是從根本上重構了企業的服務模式。”他強調,這種基于AI的運營再造,使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務。
IBM自身的轉型實踐更具說服力。作為“0號客戶”,IBM已在營銷、財務、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等核心部門部署70個AI應用場景。2024年,公司通過流程再造實現35億美元成本節約,預計到2025年底這一數字將增至45億美元。“這些收益來自工作流程的深度優化,而非單純的技術堆砌。”魏永明特別指出,當AI真正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每個環節,才能釋放出指數級的規模效應。
針對社會普遍擔憂的“AI替代人工”問題,魏永明披露了IBM內部的實證數據:AI并未導致員工數量減少,反而顯著提升了人力效能。在AI輔助下,具有4-5年經驗的員工能夠完成原本需要7年經驗才能勝任的工作,同時薪酬成本保持穩定。“AI不是替代者,而是能力的放大器。”他形容這種轉變是“靜默的革命”,正在悄然重塑職場生態。
面向正在制定AI戰略的企業決策者,魏永明提出四大轉型方向:重構工作模式、創新運營體系、優化技術架構、拓展生態合作。他特別警示,企業需要將AI轉型中的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通過系統解決基礎架構穩定性、員工體驗優化、新一代人才培養、實時營銷決策和自主智能體構建等五大核心問題,企業才能在AI時代完成自我重塑,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