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向外界展示了過去五年首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顯著成果。她表示,北京正著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體系,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的核心區,北京正加速推進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叭且粎^”創新主陣地的功能持續強化,國家實驗室體系高效運轉,14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落戶京華,占全國總量的近三成。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保持6%左右,穩居全球主要創新城市前列。過去五年間,北京主導完成的科研成果中,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數量占比超過半數,彰顯了首都科研實力的國際領先地位。
在基礎研究領域,北京已形成全球矚目的創新集群。這里匯聚了密度最高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擁有數量最多的高被引科學家群體,科研人才規模居全國首位。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堅實支撐。
產業創新方面,北京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58款,占全國總量的三成。豆包、智譜、kimi等本土研發的生成式AI模型,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商業航天領域同樣成果豐碩,全國半數以上的航天核心研發機構、上市企業及獨角獸企業匯聚北京,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朱雀三號”完成關鍵技術驗證。
智能裝備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近200款機器人產品已在醫療、物流、服務等130余個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從手術機器人到物流配送,從教育陪伴到應急救援,前沿技術正深度融入民生領域。在6G通信、量子計算等未來產業賽道,北京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球首套6G超寬帶光電融合系統、“夸父”量子計算云平臺等創新成果相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