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近日正式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系統性政策支持。該方案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通過擴大內需、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國際合作四大路徑,實現行業規模與效益雙提升。
根據方案目標,2025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323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近半,達1550萬輛,增速達20%。汽車出口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制造業增加值同比提升6%。至2026年,行業將形成更具韌性的發展格局,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擴大消費方面,方案明確將推進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準入,通過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險法規,為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鋪路。同時,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優化限購政策、簡化二手車交易流程等措施,釋放消費潛力。行業還探索建立數據驅動的新型商業模式,促進汽車與交通、通信產業深度融合。
供給質量提升方面,方案強調突破汽車芯片、固態電池等核心技術,推動智能駕駛、交互功能迭代升級。標準體系建設成為重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自動駕駛等領域將加快制定急需標準,并加強生產一致性監管。通過"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機制,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
產業發展環境優化涵蓋基礎設施升級和管理政策創新。方案要求實現鄉鎮充電設施全覆蓋,推廣大功率充電、光儲充放一體化站等新技術。在行業管理上,將修訂準入審查標準,規范OTA升級行為,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并開展網絡亂象專項整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國際合作層面,方案提出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優化跨境金融服務,完善物流運輸體系。通過深化與海外市場的技術合作和產能布局,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發展。同時,建立央地協同監測機制,強化重點企業預警研判,及時解決行業痛點,并加大車用芯片等關鍵領域人才引進力度。
配套保障措施包括構建支持政策體系、建立動態監測預警機制、編制人才需求預測報告等。方案特別指出,將推動《機動車生產準入管理條例》立法,指導行業機構制定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通過"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問題反映窗口"協調解決產業鏈資金問題,為行業穩健發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