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小米YU7車主在社交平臺發聲,稱新購車輛的前后擋風玻璃上出現疑似“測試車”字樣的殘留痕跡,引發市場對車輛交付狀態的廣泛討論。有車主表示,提車后發現玻璃表面存在若隱若現的印記,懷疑所購車輛并非全新商品,而是曾參與過測試流程的車輛。
針對這一爭議,小米汽車高層迅速作出回應。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通過社交媒體承認,部分車輛玻璃上的痕跡源于生產環節的靜電貼殘留。他解釋稱,為確保產品質量,工廠會隨機抽取下線車輛進行靜態評審,過程中需粘貼標識貼紙以便檢驗員識別,評審完成后移除貼紙時可能留下隱性印記。李肖爽強調,此類痕跡不會影響車輛使用,且可通過濕毛巾擦拭清除。
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隨后補充說明,公司已對靜電貼材料進行優化升級,確保后續抽檢車輛不再出現同類問題。他同時向受影響車主致歉,并承諾將加強生產環節的質量管控。部分網友對小米的坦誠回應表示認可,認為企業未回避問題且處理態度積極。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生產線抽檢是汽車制造領域的常規質量控制手段,靜電貼殘留更可能是操作環節的疏漏,而非將測試車輛混入銷售渠道。某汽車質量專家表示,靜電貼材料若清潔不徹底,確實可能在玻璃表面留下輕微痕跡,但此類情況與車輛實際使用性能無關。
作為小米汽車首款中大型純電動SUV,YU7自2025年6月26日發布以來市場表現強勁。官方數據顯示,該車型開售3分鐘內大定訂單即突破20萬輛,創下行業新紀錄。8月單月交付量超過3萬臺,7月交付量同比增幅達200%,環比增幅20%。截至目前,小米汽車在售車型已擴展至SU7、SU7 Ultra和YU7三款,2025年前8個月累計銷量突破21萬輛。
交付壓力隨銷量攀升而顯著增大。根據小米汽車官方APP信息,當前下單YU7標準版需等待50至53周,Pro版等待周期為44至47周,Max版則為38至41周。業內人士認為,在產能爬坡階段,企業既要保證交付效率,又要維持質量標準,這對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流程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事件中,小米汽車通過及時公開信息、承認問題并公布改進方案,有效緩解了消費者疑慮。多位汽車行業觀察者表示,對于新興車企而言,如何在銷量快速增長期平衡質量控制與用戶體驗,將成為決定品牌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