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盛會上,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在北京隆重發布——東壁全球科技文獻數據平臺正式亮相。該平臺由我國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標志著我國在科技文獻數據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東壁平臺收錄了全球范圍內近9000萬條高質量的科技文獻元數據,這些數據均基于我國自主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采集、加工和整合。平臺的推出,不僅彰顯了我國在科技數據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國家的長期壟斷,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控的數據資源。
東壁平臺還融入了先進的AI技術,推出了“學者成果解讀”和“綜述自動生成”兩大特色功能。這些功能如同用戶的私人“AI助手”,能夠幫助用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了解學者的研究方向、特色成果以及不同學者之間的對比,極大地提升了科技文獻的利用效率和便捷性。
為了惠及更多科技工作者,東壁平臺在上線后,將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其基礎功能。這些功能包括高效的文獻檢索、引文分析和數據追蹤等,旨在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便利、普惠的工具支持,助力他們開展更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
長期以來,科技文獻數據庫產品一直由西方少數國家的科技出版企業所壟斷,這給各國科技工作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和風險。東壁平臺的推出,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實現科技文獻數據的自主可控。專家指出,科技研究的全過程都離不開科技文獻數據平臺的支撐,因此建設一個安全、可控、高效的平臺對于推動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東壁平臺的成功上線,不僅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有力展示,更是對全球科技工作者的一份重要貢獻。未來,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相信它將為更多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科技文獻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