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技術,這一曾經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概念,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掀起了一場科技革命的熱潮。近日,2025腦機接口未來產業論壇暨“張江論劍”科創沙龍第四期活動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成功舉辦,聚焦腦機接口技術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趨勢。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地,張江科學城正致力于打造一個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腦機接口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區。在此次論壇上,多家企業的腦機接口產品展示了從科研到市場的加速轉化進程,展現了腦機接口技術的巨大商業潛力。
活動以“腦機互聯,智啟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產業界、學術界以及投資界的眾多嘉賓參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的指導為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的精心組織,則為各方搭建了一個深度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周志濤在論壇上分享了腦機接口技術的核心難點與挑戰。他指出,大腦作為人體最復雜、最重要、也最脆弱的器官,給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帶來了諸多挑戰,如神經信號的微弱性、神經編解碼機制的復雜性,以及道德與法律規范的遵循等。然而,他同時也表示,腦機接口的未來將從物聯網擴展到“腦”聯網,實現萬物腦控,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在沙龍上,“產學研”各方圍繞腦機接口技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合作探索。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倪華良表示,做研發需要緊密溝通醫院、高校等科研機構,了解行業需求與最新趨勢,才能將技術轉化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嘉賓的廣泛認同。
與會嘉賓還指出,盡管腦機接口技術正在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但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如何降低受眾的抵抗程度,實現微創甚至無創的腦機接口應用。因此,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行業標準、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成為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關鍵。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巖思類腦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李孟博士在論壇上分享了腦機接口與腦電大模型的前沿研究。他揭示了腦電大模型在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突破中的核心作用,并透露巖思類腦研究院即將推出首款非侵入式商業化大腦調控產品。這一消息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與期待。
張江科學城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創新高地,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集聚氛圍。數十家專注于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科技企業在此扎根,覆蓋了從信號采集設備、解碼算法、神經調控技術到康復醫療、人機交互等全鏈條環節。全球領先的腦機接口研究團隊和創業公司也紛紛選擇在張江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總部,進一步推動了張江腦機接口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