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能技術領域迎來重大突破,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葫蘆島基地成功安裝首個乏燃料干法后處理主工藝設備科研樣機集成臺架。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我國在一體化閉式循環快堆核能系統的干法后處理技術上,實現了從單機研發邁向系統集成的飛躍,為后續的實驗驗證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科研樣機集成臺架,作為“一體化閉式循環快堆核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的關鍵一環,其主要功能在于模擬熱室工況,通過一系列模擬演練,如遠距離操作、設備檢維修以及物料輸送等,為干法后處理工藝的多項設計提供寶貴的驗證平臺。臺架規模宏大,總長達到78米,寬11.5米,高12米,內部劃分為主工藝設備操作驗證區、檢維修演練區以及物料運輸演練區三大核心區域。
自今年3月28日正式啟動安裝工作以來,原子能院放射化學研究所的項目團隊面對技術復雜、設備繁多、專業協同難度大以及場地限制等多重挑戰,展現出非凡的專業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經過連續三個月的不懈努力,團隊不僅完成了臺架主體結構的建設和主工藝設備的安裝,還順利安裝了電氣設備、桁架機械手、模擬熱室轉運小車及吊車等一系列輔助配套設備,最終提前三天圓滿完成了安裝攻關任務。
一體化快堆作為我國核能“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標志性項目,其閉式循環系統的建立對于鈾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重大意義。通過這一系統,理論上可以使我國的鈾資源可利用率提升60倍,資源可利用時間從百年尺度躍升至千年尺度,為我國核電的安全有序發展及環境友好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此次科研樣機集成臺架的成功安裝,不僅展現了我國在核能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創新能力,更為我國未來在核能領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