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于近期盛大開幕,其中“智能時代的電動汽車”分論壇尤為引人注目。寧德時代首席制造官倪軍在此論壇上,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進行了深入剖析。
倪軍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近年來愈發激烈,但其背后的核心動力并非政策推動,而是創新力量的井噴式增長。過去十年間,各大車企在創新與研發上投入巨大,使得電動車電池成本大幅下滑超過80%,功率密度翻倍,續航里程更是實現了兩到三倍的增長。這一系列的技術進步,讓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價格得以與同級燃油車相媲美,與歐洲市場電動車價格遠高于燃油車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倪軍以寧德時代為例,進一步闡述了創新如何解決用戶的核心痛點。他提到,寧德時代推出的麒麟電池,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極大緩解了消費者的里程焦慮。而隨后推出的超級充電技術,更是實現了“一分鐘充電100公里”的驚人速度,讓充電時間不再是電動車用戶的困擾。在此基礎上,車企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車輛性能也實現了質的飛躍,部分車型百公里加速時間已縮短至1.9秒,超越了傳統豪華品牌的表現。
然而,倪軍也坦言,高速創新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給電動車產業帶來了嚴峻挑戰。他表示:“我們這個產業目前幾乎無人盈利,大家都在進行價格戰。”他擔憂這種近乎“贏者通吃”的互聯網競爭模式,正在深刻改變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本質。倪軍進一步指出,新車發布頻率的激增以及消費者更換周期的縮短,使得電動車產業越來越像更新換代快速的電子產業,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汽車產業。他強調:“這一趨勢令人擔憂,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實。”
倪軍還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中國近期推出的新電動車款式數量之多,遠超人們的想象。他說:“你們可能以為有100到200款新車?不,實際上是這個數字的十倍。”這一數據無疑揭示了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激烈競爭,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