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走訪多家汽車4S店后,一個明顯的趨勢浮出水面:中高端燃油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風暴,銷售人員紛紛以“最后清倉”為噱頭吸引顧客;而增程式電動車展廳則顯得門可羅雀,銷售人員私下透露現在購買此類車型如同“被割韭菜”;更令人震驚的是,有高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車主在提車短短三月內便面臨車輛價值縮水五萬元的窘境。種種跡象表明,汽車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
首先受到沖擊的是售價超過10萬元的中高端燃油車。這些車型并非全面失守,而是在特定價格區間內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例如,比亞迪秦PLUS DM-i以其低至4升的百公里油耗和不超過12萬元的頂配價格,在市場上大放異彩。吉利銀河星艦7插混版更是憑借200公里的純電續航和4.5升的饋電油耗,直接將同價位燃油車逼入絕境。據統計,2025年前五個月,15至20萬元價格區間的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42%,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庫存周期超過兩個月。這些傳統燃油車仿佛時代的棄兒,雖尚未退出歷史舞臺,但已失去往日風采。
高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同樣未能幸免。某國產高端品牌插混車型盡管售價高達45萬元,卻因車機系統卡頓、底盤調校不佳而飽受詬病。相比之下,比亞迪唐L以其第二代刀片電池帶來的超過1000公里純電續航、4.3秒的百公里加速以及僅28萬元的頂配價格,贏得了市場青睞。更令人稱道的是,購買唐L還可享受免費升級城市NOA智能駕駛系統的福利,這一舉措直接擊垮了高端插混市場的心理防線。數據顯示,30萬元以上插混車型的市場占有率從2024年的18%急劇下降至2025年的6%,跌幅之大令人咋舌。
在這場汽車行業的變革中,4S店成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某合資品牌4S店銷售人員無奈地表示,如今顧客進店首先詢問的是車輛是否配備智能駕駛系統,若答案是否定的,顧客便會立即轉身離開。車企的轉型之路同樣充滿坎坷,如同大象跳舞般艱難。大眾宣布停產燃油車后,隨即曝出電池廠火災事故;豐田押注氫能源技術,卻被寧德時代的固態電池技術所超越。在這場汽車革命中,歷史積淀并非決定性因素,敢于自我革新才是關鍵。
購車如同擇偶,外表雖重要,但內在品質更為關鍵。當整個行業都在競相提升智能駕駛技術、續航能力和生態系統時,那些仍依賴老本的車企無疑將面臨被時代淘汰的風險。面對銷售人員口中的“經典款永流傳”,消費者不妨多問幾句:“這款車能升級智能駕駛系統嗎?電池壽命如何?保值率又怎樣?”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停滯不前就意味著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