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蓬勃興起,燃油車市場近期卻意外迎來了短暫的春天。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5月份國內燃油乘用車銷量達到85.4萬輛,較上月增長了2.2%。與此同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09.5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4.7%。這一數據不僅揭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多元化特征,也凸顯了區域消費差異。
根據J.D.Power的調研,西北地區燃油車的保有量占比高達68%。在三四線城市,混動車型的銷量增速連續18個月超過純電車型20個百分點。這種差異反映了能源轉型在不同地區的梯度性特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則顯示,不同消費群體對燃油車的偏好依舊顯著。年收入15萬元以下的首購用戶中,63%更傾向選擇燃油車;而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用戶中,76%的用戶看重燃油車的機械穩定性。西北地區受氣候和充電設施限制,燃油車仍是主流選擇。
在燃油車市場回暖的背景下,頭部車企的戰略調整備受矚目。6月18日,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宣布撤銷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發和銷售內燃機汽車的計劃,不再設定明確的終止時間表。這一決策并非孤例,通用汽車、梅賽德斯-奔馳、Stellantis、馬自達、斯巴魯和豐田等多家跨國車企也相繼放慢了全面電動化的步伐,轉而加大對內燃機技術的研發投入。中國自主車企同樣采取了“雙路徑”策略,長城汽車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泛內燃機戰略”,一邊布局智能四驅電混技術,一邊推出4.0T V8發動機。
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吳迎凱此前表示,當前市場競爭已從價格戰升級為智駕戰,公司將繼續堅持“油電混共進”戰略。他預計,國內燃油車市場將維持在每年約1000萬輛的規模,因此在推進新能源布局的同時,也將深耕燃油車市場。
面對市場變化,合資車企正加速燃油車的智能化升級。大眾推出了ID.4 CROZZ等純電車型和探岳GTE插混車型,而奔馳則推出了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并計劃推出全新長軸距GLE SUV(燃油或插混)。這些舉措旨在兼顧燃油與新能源市場,既保持傳統優勢,又推動電動化轉型。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大型車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新能源汽車布局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且短期內難以獲得回報,這迫使車企在制定戰略時更加謹慎。然而,他也認為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長期并存的狀態不僅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也有利于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持續改進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