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無人駕駛出行領域傳來了一系列新動向。據報道,蘿卜快跑正積極加速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計劃今年內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推出無人駕駛服務,以此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這一舉措顯示了蘿卜快跑對國際市場的濃厚興趣,并正在與潛在合作伙伴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找到適合這兩個市場的獨特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蘿卜快跑還將目光投向了歐洲,正在探索進入瑞士和土耳其市場的可能性,并計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這被視為其無人駕駛業務進軍歐洲市場的重要一步。蘿卜快跑在全球范圍內已在北京、上海、武漢、重慶、香港、迪拜等地成功落地,截至今年5月,其服務單量已達到1100萬次,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谷歌旗下的Waymo。
然而,競爭并未因此減緩。Waymo也在積極行動,近日宣布已向紐約市交通局提交申請,允許其人工駕駛車輛進行地圖繪制和測試工作。Waymo還在推動紐約州法律的修改,以期實現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運營。目前,Waymo的車隊規模已超過1500輛,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地提供服務,每周單量超過25萬單,未來還將與Uber合作,進一步拓展其服務范圍。
無人駕駛汽車作為視覺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應用場景,綜合了通信、半導體、汽車等多項前沿技術,已成為各國汽車產業與科技產業跨界合作與競爭的焦點。高盛等機構指出,基于成本控制、技術部署和規?;确矫娴娘@著優勢,中國無人駕駛市場的增速有望顯著超越美國。蘿卜快跑推出的六代車價格僅為Waymo的七分之一,更是遠低于特斯拉成本3萬美元的Cybercab,這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成本優勢。
面對以特斯拉、Waymo為代表的國際巨頭的競爭,中國無人駕駛領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不少專家學者呼吁,應抓住產業發展窗口期,積極支持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發展,推動我國無人駕駛技術的規模化落地。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表示:“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能夠大幅提升社會技術水平、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性并提升交通效率。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在過去十幾年里一直在努力追趕美國,當前已實現了并駕齊驅。為了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競爭中搶得先機,特別是無人駕駛領域的競爭,相關部門應給予企業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并加快無人駕駛立法,讓本土無人駕駛企業真正能夠在‘人車同權’的原則下自由馳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