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聆風,這款電動車界的資深前輩,自2009年問世以來,便一直備受矚目。記得早些年,它還曾以“晨風”之名,掛著啟辰的標志,在國內市場亮相,續航里程175公里,售價卻高達二十多萬,當時敢于嘗試的消費者,無疑是對它充滿了深厚的喜愛。
時光荏苒,如今第三代聆風已經蓄勢待發,據悉將首先在美國市場上市,預計在今年秋季就能與消費者見面。從外觀到內飾,這一代聆風明顯向其高端兄弟車型艾睿雅靠攏,展現出了全新的設計語言。
前臉部分,封閉式格柵搭配日產最新的L形大燈,顯得精神抖擻。然而,這背后卻隱藏著廠家的巧妙心思,不同配置車型之間的差異化設計,讓人不禁感嘆日產的市場策略之精細。
新車共推出S+、SV+和Platinum+三個配置級別,分別對應低配、中配和頂配。別看它們名字相近,實際配置上的差別可大了去了。頂配車型前臉格柵上方裝飾有燈帶,顯得更為高端大氣;而低配和中配車型則顯得相對樸素。
車尾部分的差異更為明顯。頂配車型采用了矩陣式尾燈,經過熏黑處理,辨識度極高;而中低配車型則簡化為普通燈組,視覺效果大打折扣。
輪轂方面,日產同樣下足了功夫。入門級的S+車型配備的是18英寸鋼圈外加塑料殼罩,這樣的配置在當今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直到SV+版本,才換上了18英寸的鋁合金輪轂,但樣式上與頂配的19英寸輪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更別提車頂行李架這樣的配置,也僅有頂配車型才享有。
內飾方面,艾睿雅的設計元素同樣被大量運用。不過,屏幕大小成為了區分高低配的重要標志。低配S+車型采用的是雙12.3英寸連屏設計;而中配和頂配車型則升級為了雙14.3英寸大屏。頂配車型還獨享了帶有頭枕喇叭的BOSE音響以及可調光的全景天幕等豪華配置。
動力方面,新車提供了兩種選擇。低功率版電機功率為130千瓦,搭配52.9度電池組,WLTP工況下續航里程可達436公里;而高功率版電機功率提升至160千瓦,電池組容量也增加至75.1度,續航里程更是高達604公里。這樣的續航表現在當前市場上雖不算頂尖,但也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通勤和小長途需求。
不可否認的是,新一代聆風在產品力上確實有了顯著提升,設計也更加符合當下潮流。然而,日產在配置分配上的策略卻讓人感到有些不盡如人意。將大量豪華配置堆砌在頂配車型上,而中低配車型則各種簡配,這種做法無疑會損害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在美國市場或許還能勉強接受,但如果未來想要再次進入國內市場,面對如今競爭激烈的自主品牌市場,這樣的玩法恐怕難以立足。
因此,提醒廣大車友們在選擇這款車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如果未來有機會在國內購買聆風,不妨親自去實體店看看實車,特別是中低配版本,仔細權衡那些被簡配的地方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