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亦莊新城成功競拍下一塊占地面積達48.51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成交價為6.35億元。據悉,該地塊緊鄰小米汽車二期工程項目,且由小米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小米景曦競得,直接指向小米汽車業務的進一步擴張。
小米汽車自2024年4月正式交付以來,市場表現超出預期,銷量持續攀升。然而,隨著訂單量的激增,產能瓶頸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小米汽車決定規劃建設第三工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根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披露的信息,此次競得的地塊編號為亦莊新城YZ00-0606街區0110,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出讓期限為50年。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就曾發布規劃,提及在小米汽車一期、二期工廠附近將新設工業用地,當時外界已猜測這可能是小米汽車三期工廠的項目用地。
小米汽車目前的工廠布局包括一期和二期工廠。一期工廠占地面積71.8萬平方米,設計年產能為15萬輛;二期工廠同樣規劃年產能15萬輛,目前正處于設備進廠階段,預計將于今年6月中旬竣工。三期工廠雖然占地面積略小于前兩期,但在協同效應的加持下,預計年產能依然可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三期工廠能夠如期建成投產,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的總產能將達到40萬輛以上。盡管與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95萬輛年產能相比仍有差距,但考慮到小米汽車起步時間較短,這樣的擴張速度已經相當迅速。
隨著小米SU7車型的持續熱銷,產能不足的問題愈發突出。目前,新訂購小米SU7系列車型的用戶需要等待超過30周才能提車,這一等待時間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為了緩解產能壓力,小米汽車一期工廠從6月起開始實行雙班倒運營模式,滿負荷生產。盡管如此,面對即將上市交付的第二款車型YU7,產能緊張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
雷軍透露,YU7的預訂熱度超出預期,留資用戶數是SU7技術發布同期的3倍。小米集團合伙人、集團總裁盧偉冰也表示,小米YU7比SU7更加出圈、更受歡迎。隨著YU7的交付臨近,一期工廠必須分配部分產能用于生產YU7,這可能會進一步延長SU7的交付周期。盡管二期工廠即將竣工投產,但面對龐大的訂單量,產能壓力依然巨大。
盡管面臨產能挑戰,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表現依然強勁。2024年,小米SU7系列全年交付量超過13.5萬輛,2025年至今已累計交付14.29萬輛。小米汽車在定價策略上展現出了較強的市場敏感度,SU7在2024年的平均售價達到23萬元,保持了競爭力并實現了較好的盈利能力。
資本市場對小米汽車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國信證券在最新的研報中表示,看好小米“人車家全生態布局的協同以及海外市場的拓展帶來的業績增長”。興業證券也認為,小米汽車的IOT、新車型YU7等產品競爭力值得期待,業務盈利能力將在產品力提升、規模經濟等因素支撐下逐步提升。
從財務數據來看,小米汽車業務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虧損已收窄至5億元,顯示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機構普遍認為,汽車業務將成為小米集團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德意志銀行預測,小米汽車將在2026年開始實現盈利,到2027年年產量有望突破百萬輛,并成為小米集團內部最大的單一業務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