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我國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多地紛紛探索并實施養老新模式,推動養老服務從傳統的人力密集型向技術輔助型轉型升級。上海、浙江紹興及甘肅蘭州等城市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引入先進的智能設備與系統,極大提升了養老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在上海的智慧養老院,高科技設備的應用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智能床墊與體檢設備能夠實時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況,一旦檢測到異常情況,便會立即自動報警,通知護理人員迅速響應。同時,養老院還搭建了網絡平臺,使得優質醫療資源能夠直接“接入”養老院,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線上問診、遠程醫療等專業服務。
浙江紹興則推出了“數智居家醫養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24小時不間斷的健康監測與緊急救助服務。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為他們的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甘肅蘭州,智慧食堂的興起為老年人帶來了全新的用餐體驗。智能餐盤、炒菜機器人等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餐飲選擇,還提高了用餐的便捷性與舒適度。手機養老服務平臺也整合了多項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處于在業、存續狀態的養老相關企業已超過37.2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的養老相關企業數量已達到約3.1萬余家。從近五年的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養老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了歷史高峰。
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省、廣東省、江蘇省的養老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山東省的養老相關企業數量超過3.5萬余家,廣東省和江蘇省則分別擁有3萬余家和2.7萬余家相關企業。這些地區的養老產業發展迅速,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選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養老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仍有一部分養老相關企業涉及司法案件。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養老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4.41%。這提醒我們,在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監管,確保老年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