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波瀾壯闊的變革歷程中,增程式混動技術如同一顆璀璨新星,迅速崛起并成為市場焦點。近年來,這一技術路線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新能源汽車的格局,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
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其中,增程式汽車表現尤為搶眼,銷量達到116.7萬輛,同比增長高達78.7%。僅在2024年,就有超過50款新車采用了增程動力,增程式電動車技術路線迅速躋身新能源主流技術之列。
進入2025年,增程式汽車市場繼續高歌猛進。數據顯示,2025年1至4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40%,增程式汽車銷量持續攀升。5月,增程式汽車批發銷量達到12.2萬輛,同比增長46.7%,環比增長29.4%。市場的熱烈反響,吸引了眾多車企紛紛入局增程式賽道,新玩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寶馬作為曾經的增程領域探索者,在2013年便推出了i3REx增程版,但因電池技術和成本限制,于2018年停產。如今,面對理想、問界等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寶馬重新審視增程路線,計劃在第六代X5、第六代X3及2026年推出的第二代X7上評估增程動力配置,并與采埃孚聯合開發新一代增程平臺,采用800V高壓架構,搭配寧德時代定制電池,續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
現代汽車也計劃在2026年底前推出中型SUV的增程式電動汽車版本,續航里程超過900公里。日產公司同樣在考慮提供部分中型和大型SUV的增程式版本,認為增程式電動汽車在牽引和拖曳方面具有優勢,且能實現更快的加油。
國內造車新勢力同樣不甘落后。一直致力于純電路線的小鵬汽車,已高調布局增程式路線,首款增程車預計于2025年下半年量產,并規劃了至少5款增程車型。小米汽車也低調開發增程車型,未來三年內將推出包括增程式SUV在內的四款新車型。
增程式技術的崛起,背后是中國市場的深刻變革。中國地域遼闊,消費者對汽車續航里程要求較高,而充電基礎設施區域失衡,使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存在擔憂。理想汽車的成功,成為增程式汽車崛起的關鍵。理想汽車2024年以50.3萬輛銷量躋身全球新能源車企前十,全系增程車型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為市場樹立了典范。
增程式汽車的優勢在于,電池電量不足時可通過燃油發電機充電,極大延長續航里程,有效解決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同時,相較于傳統燃油車,增程式汽車在日常使用中可更多依賴電能驅動,使用成本較低。從制造角度來看,增程式汽車無需過度依賴大容量電池組,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價格更具競爭力。
然而,增程式技術并非毫無爭議。長城汽車總裁穆峰直言“打死不做增程”,堅持Hi4混動架構;蔚來則以“換電+純電”模式對抗增程。固態電池的量產預期也為純電陣營帶來了希望,或將重塑技術路線格局。大眾品牌全球CEO施文韜認為,增程式技術在中大車型上具有優勢,而小型車領域純電仍是最優解。
盡管存在爭議,但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認為,增程式不是過渡,而是未來全球汽車主力,其綠色、安全、長里程特性將助力碳中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程式汽車憑借其獨特優勢,在多元化技術路線的中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