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車主分享了自己對汽車市場的重新認識,尤其是對國產插混車和合資混動車的看法轉變,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位車主表示,年前他自信滿滿地選擇了一輛日系油電混動車,當時對國產插混車不屑一顧,認為選擇國產插混的車主未來會后悔。然而,最近他陪朋友去車市看車,卻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動搖。
他坦言,過去合資品牌的混動技術以穩定著稱,但在如今的汽車市場中,這一優勢已不再突出。不僅價格普遍高于國產插混車,駕駛質感也與傳統燃油車相差無幾。相比之下,國產混動技術在電動機特性的運用上更加出色,前段加速迅猛,平順且省油,后段超車時內燃機的動力補充也十分到位。
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國產插混車在技術和配置上的飛躍。以一款售價不到15萬的零跑C11增程版為例,該車配備了全域ACC、自動泊車和車道居中等智駕功能,這些配置在合資車上往往要25萬以上才能見到。而在15萬左右的合資混動車中,這些配置幾乎難覓蹤影。
國產插混車的續航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過去,國產插混車的純電續航普遍在80公里左右,而現在,續航能力更強的車型層出不窮,甚至有不少車型純電能跑200公里以上。這不僅體現了技術的進步,也滿足了消費者對長續航的需求。
在價格方面,國產插混車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在享受補貼的同時,許多車型的價格都有所下降。像比亞迪這樣的國產知名汽車品牌,旗下車型也有不小的降價幅度。這使得國產插混車在性價比上更具優勢。
這位車主表示,綜合以上因素來看,國產插混車在續航技術、智駕功能、價格以及駕駛質感等方面都占據了很大優勢。而合資混動車型在這些年來的技術發展相對停滯,配置摳門,價格高昂,導致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如果合資品牌想要在國內市場保持競爭力,就必須在價格和技術上進行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