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在重慶舉辦的中國汽車論壇上,各大上市車企高管之間的激烈交鋒,不僅將行業內部的諸多亂象暴露無遺,也預示著監管部門即將采取嚴厲措施進行整治。
為響應監管號召,多數車企在6月10日晚紛紛發布承諾,表示將供應商的賬期縮短至不超過60天,旨在優化供應鏈資金流動,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這一舉措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持,認為這對于構建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間的共贏生態具有深遠意義。
與此同時,工信部正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問題整治,通過嚴查現行違規行為、樹立典型案例以及公開通報等措施,形成強大的行業震懾力。然而,盡管整治行動如火如荼,汽車股的整體表現卻并未因此提振,反而持續走低。
據統計,在冊的99只中國汽車股中,僅有不到四成的個股上漲,平均股價跌幅達到了0.77%。六大汽車股板塊也無一幸免,全部收跌。不過,得益于本期納入寧德時代港股,中國汽車股總市值還是突破了10萬億大關。
在具體個股表現方面,江淮汽車憑借四連漲及一個漲停的強勁勢頭,周漲幅高達22.49%,位居榜首。中穎電子和先導智能分別以15.65%和10%的漲幅緊隨其后。但其余上漲個股的表現則相對平平。
江淮汽車的大漲或許與其新車型尊界S800上市7天大定達3600輛的佳績有關。而中穎電子則因控制權變更事項停牌一日后,宣布其控股股東與上海致能工業電子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將部分股份轉讓給后者,交易總價達12.45億元。若交易完成,中穎電子將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在下跌個股中,雖然數量較多,但跌幅相對有限。小馬智行繼續領跌,一周跌幅達到15.43%,文遠知行則以11%的跌幅緊隨其后。其余個股跌幅大多在5%以內。
上市造車新勢力近期的表現也相對低迷。小鵬汽車在G7預售會上以“算力”替代“功能承諾”的表述,被業內視為避開監管紅線的嘗試。而理想汽車則宣布成立兩個新的二級部門,專注于空間機器人和穿戴機器人的研發。
比亞迪股份通過拆股降低股價門檻,吸引更多投資者。此次拆股計劃每10股送紅股8股并轉增12股,變相實現一拆三,股價由近400元/股降至約130元/股,入場費用也大幅降低至約6萬元,有望吸引更多散戶投資者。
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變革的關鍵時期,價格戰與行業亂象的整治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構建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生態,仍需車企在合規經營、技術創新和生態共建等方面持續努力。然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國際局勢動蕩導致的金價油價上漲,也可能對汽車行業帶來新的沖擊。